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票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⑴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戚,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殊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②,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⑵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逐政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③,欲先发,给事中钟字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尉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简忠介。 (取材自《明史·海瑞传》)
【注释】①脱票: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③纠擿(zhí):举发纠正。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署南平教谕署:委任 |
| B.墨者多自免去墨:古代刑法之一,在脸上刺字后涂上墨 |
| C.执政阴沮之阴:暗中,秘密 |
| D.素疾大户兼并疾:憎恶、痛恨 |
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 ( )
①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②廷臣无敢言时敢者,瑞独上疏
③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④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⑤为摧豪强,抚穷弱 ⑥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 A.③⑤⑥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
|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
|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
|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马玉昆,字景山,安徽蒙城人。以武童从宋庆攻捻,积功至都司,赐号振勇巴图鲁。任柱等困庆登州,玉昆锐身驰救,围立解,由是以骁果名。捻平,擢总兵。剿秦、陇回,数获胜,更勇号曰博奇。既克肃州,赐头品服。嗣从金顺出嘉峪关,连下乌鲁木齐、昌吉、玛纳斯,擒其渠帅黑瞎子。天山南北告宁,赏黄马褂,予世职。玉昆居西域先后十馀年,收复名城以十数,暇辄使部下屯垦辟地利。李鸿章疏荐将才,谓可继
宋庆。光绪间,调赴直隶。
二十年,补授山西太原镇。会日本构衅,玉昆统毅军赴援,次平壤,壁南门外大同江。日军来攻,玉昆守东岸,血战久,援至,敌败去。已而玄武门失,叶志超令其速撤军,乃归平壤。日军占盖平,诸将皆退营口。玉昆从庆顿太平山,日军猛攻之,玉昆战最力,击退其众。无何,日军大集,庆陷重围,坠马负创,玉昆决围入,翼之出,伤亡殊多。转战田庄台、感王寨,以千馀人抗强敌,屹然自全。
二十五年,擢浙江提督。明年,调还直隶。适拳匪肇乱,联军入寇,玉昆统武卫左军御之。初战天津,继战北仓,相持月馀,卒以无援退。车驾西幸,命随扈。又明年,还京,加太子少保。二十八年,朝阳土寇窃发,玉昆倍道应赴,破其卡,生擒首恶邓莱峰诛之。三十四年,病卒,赠太子太保,予二等轻车都尉,谥忠武。
(选自《清史稿·马玉昆传》)
注:毅军,宋庆的部队。拳匪,义和团。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擒其渠帅黑瞎子渠帅:魁首 |
| B.李鸿章疏荐将才疏:上奏章 |
| C.壁南门外大同江壁:占领 |
| D.车驾西幸幸:皇帝亲临 |
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武童从宋庆攻捻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 |
| B.相持月馀,卒以无援退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
| C.已而玄武门失泉涓涓而始流 |
| D.玉昆统武卫左军御之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下列四项中全都直接表现马玉昆英勇善战的一项是( )
| A.①以武童从宋庆攻捻,积功至都司。②任柱等困庆登州,玉昆锐身驰救,围立解。 |
| B.①连下乌鲁木齐、昌吉、玛纳斯,擒其渠帅黑瞎子。②李鸿章疏荐将才,谓可继宋庆。 |
| C.①适拳匪肇乱,联军入寇,玉昆统武卫左军御之。②转战田庄台、感王寨,以千馀人抗强敌,屹然自全。 |
| D.①日军猛攻之,玉昆战最力,击退其众。②玉昆倍道应赴,破其卡,生擒首恶邓莱峰诛之。 |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玉昆锐身驰救,围立解,由是以骁果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会日本构衅,玉昆统毅军赴援,次平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朝阳土寇窃发,玉昆倍道应赴,破其卡,生擒首恶邓莱峰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蔡文姬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一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祀为屯田
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词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衿,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才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列传》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适河东卫仲道适:到……去 |
| B.而重嫁于祀重:多,这里指嫁妆丰厚 |
| C.犯法当死当:判处 |
| D.犹能忆识之不识:知识、学识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蔡文姬“博学有才辩”的一组是()
①文姬诣曹操请之 ②音词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③今所诵忆,才四百余篇耳 ④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⑤乞给纸笔,真草唯命
| A.②③④ | B.①②⑤ | C.③④⑤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丈夫去世,膝下又无子,蔡文姬回到家中重新过上安宁平静的日子。 |
| B.蔡文姬在北地流亡了十多年,后来因她父亲蔡邕的好友曹操痛心其没有子嗣,于是用金璧把她赎回,蔡文姬才得以归汉。 |
| C.董祀犯法,蔡文姬当着众多公卿名士和远方使者的面极力辩白,才洗刷了董祀的冤屈,使他免于一死。 |
| D.蔡文姬父亲留下的书籍,没有能保存下来,但她能记诵四百余篇。曹操派出书吏,帮助蔡文姬整理成书。 |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亡无子,归宁于家。
译:
(2)操曰:“诚实相衿,然文状已去,奈何?
译:
(3)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译:
书剑侠事
(清)王士祯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摄其踪迹,疑剑侠也。”
从侄鹤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囊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悄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入门,有癣三间,东向,床榻甚设;北为观音大士殿;殿侧有小门,局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久之,持朱封山门而入。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廨门已启,视之,即红悄头人也。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人。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元恙,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至则枢出问故。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入白。项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跌坐。逆旅主人跪白前事。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市人集观者数百人。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红悄头人也。罗拜谢去。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结束:装束,打扮 |
| B.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比:等到 |
| C.验之,良是良:确实 |
| D.罗拜谢去罗:弯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至章邱西之新店乃夜驰之沛公军 |
| B.山门砉然而辟吾尝终日而思矣 |
| C.方愕然相顾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
| D.罪合死,吾当为一决! 不足为外人道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城役某押送官银到济南去,晚上投宿之时遭到了客栈主人的拒绝,他们只好自己找到离客栈一里路左右的尼庵住下。 |
| B.著红峭头的男子是个武功高强的劫匪,他早就盯上了押送官银的役某一行人。尽管防范严密,但役某他们还是因打斗不过而被劫走官银。 |
| C.从允人投宿尼庵和为役某斩杀红峭头男子夺回官银这两件事情来看,尼庵剑侠是一个性格豪爽、行侠仗义而武功高强的女子。 |
| D.从前后文来看,新城令崔懋在章邱西新店所遇的妇人就是尼庵里的老妪,而尼庵剑侠就是她的女儿。 |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殿侧有小门,扃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
(2)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
(3)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懿,字仲德,太原祁人,自言汉司徒允弟、幽州刺史懋七世孙也。祖宏,仕石季龙;父苗,仕苻坚,皆至二千石。
仲德少沉审,有意略,事母甚谨,学通阴阳,精解声律。苻氏之败,仲德年十七。及兄睿同起义兵,与慕容垂战,败,仲德被重创走,与家属相失。路经大泽,困未能去,卧林中。有一小儿青衣,年可七八岁,骑牛行,见仲德惊曰:“汉已食未?”仲德言饥,小儿去,须臾复来,得饭与之。食毕欲行,而暴雨莫知津径。有一白狼至前,仰天而号,号讫衔仲德衣,因渡水,仲德随后得济,与叡相及。度河至滑台,复为翟辽所留,使为将帅。积年仲德欲南归,乃弃辽奔泰山。辽追骑急,夜行忽见前有猛炬导之,乘火行百许里以免。
因至姑孰投桓玄。值玄篡,见辅国将军张畅,言及世事。仲德曰:“今之起者恐不足以济大事。”元德果劲有计略,宋武帝甚知之,告以义举,使于都下袭玄。仲德闻其谋,谓元德曰:“玄无远虑,好冒夜出入,今取之正须一夫力耳。”事泄,元德为玄诛,仲德窜走。会义军克建邺,仲德抱元德子方回出候武帝,帝于马上抱方回,与仲德相对号恸。追赠元德给事中,封安复县侯,以仲德为镇军中兵参军。
武帝欲迁都洛阳,众议咸以为宜。仲德曰:“今暴师经载,士有归心,故当以建邺为王基。”帝深纳之。元嘉中,到彦之北侵,仲德同行。魏弃河南,司、兖三州平定,三军咸喜,而仲德有忧色,曰:“诸贤不谙北土情伪,必堕其计。”诸军进屯灵昌,魏军于委粟津渡河,虎牢、洛阳并不守。彦之闻二城并没,欲焚舟步走。仲德曰:“今贼去我犹自千里,滑台尚有强兵。若便舍舟,士卒必散。”乃回军沿济南历城步上,焚舟弃甲,还至彭城。仲德坐免官。寻与檀道济救滑台,粮尽乃归。自是复失河南。
九年,又为徐州刺史。仲德三临徐州,威德著于彭城。立佛寺,作白狼、童子像于塔中,以在河北所遇也。进号镇北大将军。卒,谥曰桓侯。亦于庙立白狼、童子坛,每祭必祠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德被重创走被:遭受 |
| B.乘火行百许里以免乘:趁着 |
| C.元德为玄诛,仲德窜走诛:斥责 |
| D.以在河北所遇也遇:遇到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因渡水,仲德随后得济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 B.故当以建邺为王基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 C.魏军于委粟津渡河乃设九宾礼于庭 |
| D.若便舍舟,士卒必散若属皆且为所虏 |
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体现仲德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因渡水,仲德随后得济②不谙北土情伪,必堕其计
③学通阴阳,精解声律④士有归心,故当以建邺为王基
⑤告以义举,使于都下袭玄⑥若便舍舟,士卒必散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德年轻时就很慎重并且有谋略,侍奉母亲很是恭敬,学识上精通阴阳学,并深通声律。 |
| B.仲德17岁时与王叡发起义兵,同慕容垂协同作战,王懿身负重伤。仲德被困泽中,幸得童子、白狼相助,才得以脱险。 |
| C.仲德反对武帝迁都洛阳的想法,认为军队在外多年,士兵思乡,认为应该以建邺为都城。 |
| D.仲德随到彦之作战,在敌军丢弃了河南,司、兖三州平定的情况下却面带忧容,认为必中对方圈套。 |
将下列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毕欲行,而暴雨莫知津径。
译文:
(2)玄无远虑,好冒夜出入,今取之正须一夫力耳。
译文:
(3)诸贤不谙北土情伪,必堕其计。
译文:
文言文阅读(共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大铁椎传
清·魏禧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
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省:探望。 |
| B.故尝与过宋将军过:访问。 |
| C.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扣:通“叩”,询问。 |
| D.时座上有健啖客啖:谈话。 |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 B.久居,祸且及汝若属皆且为所虏 |
| C.夺其物,故仇我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
| D.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遽扑之,入石穴中 |
下列省略句中补出的省略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北平陈子灿省兄(于)河南于:介词,到……(某地) |
| B.故尝与(之)过宋将军之:代词,他,指代大铁椎。 |
| C.吾始闻汝名,以(之)为豪之:代词,你,指宋将军。 |
| D.客不得已,与(之)偕行之:代词,他,指宋将军。 |
下列对《大铁锤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介绍宋将军的“工技击”“雄健”,是为了衬托大铁椎的勇武。用了以勇衬勇的表现手法。 |
| B.文中描写了大铁椎的外貌和言行,表现了大铁椎身怀绝技,轻捷善战的个性特征。 |
| C.文中写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的目的是说明他是一个胆小鬼。 |
| D.“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渲染了战前的肃杀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