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不同时期的不同政策、同一时期的不同政策会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材料一 张萌麟在《中国史纲》中指出:“战国开场的前后,秦在七雄中算是最不雄的一国……直至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
材料二 《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
请回答:(1)结合上述材料的所学知识指出“战国开场”时秦的“国情”和其面临的“时代潮流”分别是什么?
(2)从社会转型角度看,秦所取得的“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的“成就”主要指什么?请以孝公时期商鞅变法中的若干具体措施为例,简要分析这些决策与“成就”之间的关系。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场资源战争。
---摘自亨利顿《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美国派重兵参战的三次战争(1950-1991年)


时间
美国派兵人数
进攻方伤亡
朝鲜战争
3年
44万人
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伤亡和被俘109万人
美军死亡36570人
越南战争
12年
55万人
美军58209万人战死,30多万人受伤
海湾战争
42天
48万人
多国战队阵亡223人,负伤697人,13人被俘
美军死亡148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用相关史实指出海湾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2)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取得明显优势的主要因素。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卢梭认为,“自由,是因为一切个人的依附都要削弱国家共同体中同样大的一部分力量;平等,是因为没有它,自由便不能存在。”面对孟德斯鸠等人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思想,卢梭说:“他们把主权者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片凑起来的怪物;好像他们是用几个人的肢体来凑成一个人的样子。”他明确表示,主权不仅是不可转让的,也是不可分割和代表的。主权或者立法权是属于人民的,行政权则是属于政府的。
材料二人民与政府的距离越扩大,则贡赋也就越沉重。 因此,在民主制之下人民负担最轻,在贵族制之下负担较大,在国君制之下负担最大。所以,国君制只适宜于富饶的国家;贵族制只适宜于财富和版图都适中的国家;民主制则适宜于小而贫困的国家。
---摘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卢梭怎样的思想主张?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卢梭主要的思想观点。
(2)上述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卢梭怎样的政治理想?有何历史意义?

【探索历史的奥秘】
三星堆遗址的惊人发现证实了青铜时代古蜀文明的辉煌,同时也给研究者不断探寻历史的真相提出了新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摘自百度文库《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发掘》
材料二今天开始发掘,但两个方的发掘并不是同时进行,首先对T940进行发掘,下午开始T939的发掘。第一层为黑色农耕土,厚9~14厘米,第二层为褐色土, 土质较湿松,内含有少量的褐色土粒,厚5~15厘米,在二层下发现灰坑1个。编号H1。灰坑开口于二层下,呈不规则状,坑壁较直,壁被火烧过,坑底的呈环 形,坑内填土为黄褐色土,内含大量的红陶土块,在接近坑底的地方有一层厚约10厘米的木碳层,坑内出土陶片10片,其中泥质灰陶七片、夹砂褐陶3片。
——陈显丹《纪念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发现二十周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二,概括二号坑出土遗物的主要特点。这对考古挖掘工作带来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考古人员推断祭祀坑年代的基本依据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在探寻历史奥秘的过程中应有的研究方式。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是曾学过一些西方数理化和文字,也用过一些西方传教士做官,还让他们翻译科学著作,甚至亲自加以删定。但汤若望、南怀仁的天文历算虽然精确,却只用来为官廷迷信活动服务;白晋、雷孝思、杜德美等人化费三十多年测绘出了《皇舆全览图》,全国印刷业、测绘业却未趁此而改进;南怀仁造出的西洋火炮虽受到康熙夸奖,却既未推广,也未引起对军火工业的重视;科学著作翻译过来了,而府州县学仍在以八股取土……。
——摘引自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 》
材料二 1724年1月28日,彼得一世发布关于建立俄国科学院的命令,这对俄国科学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科学院于1725年成立,下设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三大部。它不仅是一个研究中心,而且是一个教学机构,附设了大学和中学,直接培养科学研究工作者,罗蒙诺索夫就曾在这里得到深造,后来成为著名的俄国科学泰斗。
——摘引自 百度百科
(1)指出材料一中康熙帝对待科学的态度,带来了哪些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彼得一世对科学不同态度造成的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树料:
材料一 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盖免役之法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 “近岁所以民日贫困,天下共苦免役法者,乃是庄农之家,岁出役钱不易”,而坊郭人户“所出役钱太重,未为经久之法“差役之利,利在上等、下等人户,而雇役之利,利在中等。既利害相半,则兼行差雇为利实多。”“今既行差役法,仍许所差之人不愿身充,亦得雇幕,盖所以从民之便也。”
——方宝璋《再论宋代免役法的利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变法中差役法特点。结合所学说出差役法作用。
(2)据材料三,概括下层民众对差役法与免役法的态度。
(3)综合上述材料,改革措施制定要考虑哪些因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