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l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党和政府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
“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中世纪泛指欧洲落后的封建时代)此评价最适用于
A.义和团运动 | B.辛亥革命 | C.戊戌变法![]() |
D.新文化运动 |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B.各民族一律平等 | C.实行总统制 | D.实行责任内阁制 |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其中最能体现列强‘以华制华’策略的条约应该是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有一位学生对近代中国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作了以下一些连线,其中正确的有
A.第一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割占辽东半岛 |
C.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