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务院同意,三峡工程2009年175米试验性蓄水于9月15目凌晨正式启动。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为175米,汛期限制水位145米。结合水库水文特征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H1、H2、H3、H4四个水位分别对应的是
| A.死水位、汛期限制水位、正常蓄水位、最高洪水位 |
| B.汛期限制水位、死水位、正常普水位、最高洪水位 |
| C.正常蓄水位、死水位、汛期限制水位、最高洪水位 |
| D.死水位、汛期限制水位、最高洪水位、正常蓄水位 |
关于三峡水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随着三峡蓄水水位的上升,可能诱发库区周边地区发生地质灾害 |
| B.图中库容A是为水库堆积泥沙之用,是水电站发电的最小库容 |
| C.三峡水库一般是汛期蓄水,因为此时来水量大,含沙量小 |
| D.三峡水库对其下游的洞庭湖水位具有调节作用 |
为了将水力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在2015年能从目前的19%提高到40%,我国计划共修建水电站22 000座。据此回答问题。我国水能资源的理论蕴藏量为6.8亿千瓦,但可以开发利用的只有3.8亿千瓦,这主要是因为 ( )
①水电站建设周期长,投资大
②建水库筑坝拦水,要淹没农田、迁移居民
③我国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
④我国地质条件复杂,有些地区不宜建坝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水厍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 )
①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③破坏了流域内的水平衡
④引发库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该图为“我国某区域建设的国家大型工程图”。读图回答问题。
①工程主要是解决
| A.农业生产缺水问题 | B.海河流域缺水问题 |
| C.城市工业缺水问题 | D.城市能源短缺问题 |
②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洪 | B.发电 | C.灌溉 | D.航运 |
该地区地表分布有深厚的沉积物,地面支离破碎,其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
| A.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 B.风力沉积、流水侵蚀 |
| C.冰川沉积、风力侵蚀 | D.风化作用、冰川侵蚀 |
该表为我国南方山区某县1961—2005年有关情况统计资料。据此回答问题。
| 1961年 |
2005年 |
|
| 耕地面积(km²) |
400 |
521 |
| 森林面积(%) |
36.79 |
20.46 |
| 气温年较差(℃) |
24.1 |
27.6 |
| 年降水量(mm) |
1369 |
1087 |
| 雨季地表径流量(亿m³) |
7.1 |
8.2 |
| 水土流失面积(km²) |
61 |
108 |
| 粮食总产量(万吨) |
9.6 |
11.9 |
| 人口(万人) |
41.5 |
60.1 |
下列数据中,呈上升趋势的是( )
| A.人均耕地面积 | B.人均森林面积 |
| 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 | D.人均粮食产量 |
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 A.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少 |
| 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 |
| C.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 |
| D.森林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 |
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
| 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 |
|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
| 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少 |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 A.黄河流程长 |
| B.流经地区植被少,地表裸露,降水少而且不均匀,暴雨集中 |
| C.降水少,而且不均匀,暴雨不集中 |
| D.黄河流经地区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