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与:给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子
D.逸豫可以亡身逸豫:犹豫不决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下列句子,省略成分补得不对的一项是(   )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B.请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
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

下列关于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作者不认为国家兴衰是由“天命”决定的,用一个让步连词“虽”,很明显地把“天命”撇在一边;然后用副词“岂”构成强烈的反问语气,突出表明了国家盛衰是由人事所决定的。
B.庄宗用兵,背负箭矢,奋勇杀敌,告慰父亲。 写庄宗秉承父命,兢兢业业,紧扣“人事”二字着笔
C.第三段文末照应开头“盛衰”的“衰”字,写庄宗的灭亡。笔锋急转直下,表现出庄宗败亡之速,又以感叹作结,发人深省。
D.本文主要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本文以“成败由人”为中心展开叙事、议论,对比鲜明,抑扬有致。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再感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

将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⑵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将一卷文言文中划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⑶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⑷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白蘋洲五亭记[唐]白居易

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 为荒泽。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旋属灾潦荐 至,沼堙台圮。后又数十载,委无隙地。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 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里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徐动咏半酣飘然恍然。游者相顾,成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

时予守宫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 梗概,十不得其二三。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 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康之由,革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概,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那,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 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

[注]①鞠:皆,尽 ②荐:连续 ③覙缕:逐条陈述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

狎:亲近

B.万象迭入

迭:重叠

C.杨君缄书赍图

赍:送

D.成胜概

概:景象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以为名也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作八角亭以游息焉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康之由,革弊兴利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记"的种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

B.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跬",再跨一脚为"步",后即以"步"作为长度单位。

C.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蓬灜,指蓬莱和灜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B.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C.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D.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记叙白蘋洲五亭的由来,描写白蘋洲胜景,赞美杨汉公"乐山水""有善政",叙议结合,言简意赅。

B.文章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白蘋洲五亭的优美风光,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江南山水的热爱。

C.作者将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对他们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有批评之意。

D.文章对杨汉公大加褒美,这从侧面体现了白居易"革弊兴利"、关心民生的政治情怀。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

②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

③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心源亭记

(明)李 贤

①邓 1之儒学,在古城巽隅 2,规制宏敞,殿后曰"明伦堂"。堂前道中一井,其水湛然以清,有司作亭其上,御史项君题之曰"心源"。州守崔君富谓予郡人也,请记之。

②噫!旨□,心源之名,亭也!夫源者,井内之泉也,而必冠之以心者,何哉?湛然以清者,水之本体也。苟终日荡之,未有不浊者也。虚灵不昧者,心之本体也。苟私欲蔽之,未有不昏者也。水之荡而浊者,有时静焉,则本体之清于是乎出矣。心之蔽而昏者,有时静焉,则本体之明于是乎在矣。甚矣,水之清濁有似于人心之昏明也。

③清而明者莫不皆由乎静,浊而昏者,莫不皆由乎动,然水之浊者,静则清矣,初无用力于其间。而心之明者,虽由乎静,必有主敬之功焉,此心之明德,无或昏也。故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 3而已矣。

④或曰:项君名亭之意,果出于此乎?曰:不可得而知也。据心源之名而推心源之理如此。然项君之意,虽不可知,要之不出此理之外也、

⑤于是乎记。

【注】1邓:地名。邓州 2巽隅:东南角 3放心:丧失了的善良之心。

(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哉 B.也 C.焉 D.耳

(2)对第一段理解不正确是一项是   

A.高大宽敞的邓州官学坐落于古城的东南角。

B.殿后通往明伦堂的道路上有一口清澈的井。

C.御史将当地官员继建的并亭命名为"心源"。

D.州守崔官吩咐李贽的同乡去邀请李贽作记。

(3)对文中"心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性清明的心源,会因为被个人欲望蒙蔽而变混浊。

B.变得混浊的心源,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来恢复本性。

C.寻找丧失了的善良之心,其实就是寻找清明的心源。

D."学问之道"在与让位道德不昏昧,进而让心源清明。

(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居是学者,"心"之名,宁不惕然有所警哉?

A.第①段末尾 B.第②段末尾 C.第③段末尾D.第④段末尾

(5)第③段的论述在第②段的基础上推进了一层,请加以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周鼎传

①公讳鼎,字实甫,自为童子时即以言动自持,趋立多中礼。早岁善属文,补邑诸生,坚意嗜读,贯综今古,而范诸先行,常倾其伦辈。

②葵丑,成进士,为晋宁司理。 居官廉正,吏惮其守,一切馈遗不敢入。治狱多平反,即疑案滞讼,一讯辄得其情。 老胥巨猾皆咋舌退,周敢鬻法以上下其间。时有巡盐使者送犯拘罪,公讯无实,辄释之。其公方不阿类如此。

③典试山东,持鉴朗察,所得皆知名士。方在闱中,薛韩城时为莱郡司理,手一卷力荐之。公视其文疵谬不可入穀。比至再,乃与同事者搜阅得一卷,共为击节,及发牍,为郝君名晋者,实宿寒名士。既复捷去,公方以得人为慰。

④以左布政使调巡嘉湖,湖地剧难治,又多势家豪仆,飞舸肆掠,略无所忌。公一日过乌镇,见拥噪千人,号泣震远迩。询之,日:"朱家奴掠人也, 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公弗顾,益尽法惩之,民距跃称快。自是豪强屏息,终公之任,无敢暴掠为非。

⑤公孝友出于至性,廉于其身,而处人唯恐不厚。 与人相接。无贫富长幼皆整容礼之。或人有非理之请,虽亲厚必直辞拒之,不妄徇也。其在任时,戚属间有所欲言,公对庄语,多意沮而寝。居家垂二十年,敦伦赈乏,居德正俗,不出户庭而系天下之望,人以比之范文正云。

(节选自《孙光祀集》)

【注】①入穀:合乎程式和标准。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常倾其伦辈 使……钦佩、使……倾慕

②居家垂二十年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自是豪强屏息    

A.屏住呼吸B.收敛行迹C.退避迁徙D.抑止打压

②多意沮而寝   

A.睡觉

B.丑陋

C.隐蔽

D.停止

(3)第④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

B.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

C.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

D,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

(4)把第⑤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人相接,无贫富长幼皆整容礼之。或人有非理之请,虽亲厚必直辞拒之,不妄徇也。

(5)分析第②段画线部分描述"吏""胥"的作用。

(6)第②"驳拒谬文"和"搜得佳作"分别反映了周鼎   的持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②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