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是某一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假如在甲村和乙村间修建一条公路,经过A处、还是B处施工较为容易?_______,为什么? 。
⑵流经甲村附近的河流流向是______________。
⑶如欲在图地区修建大坝,请在较为理想的地区用“=”在图上标出,此大坝修建的高度一般不宜超过_________米。
⑷为发展经济,加快城市化进程,政府计划将图中四个村庄合并到其中一个村落,形成一个建制镇,请你选择何处较为合理?___________ ,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我国某果品(苹果)企业发展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该企业2002年与1992年相比在产品销售方面的主要变化:。
(2)生产基地①是欧洲市场最为走俏的某苹果品种的全世界第四块优产区,与基地②相比:
该区域发展苹果种植业的气候资源优势是:、;其他优势:、、;不利的自然区位因素是:。
(3)该企业的经营模式是公司+基地+农户+市场,下列有关该经营模式叙述正确的是
A.该模式实现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 | B.市场决定了基地的苹果生产品种和规模 |
C.企业总部远离生产基地,不利于市场信息的反馈 | D.有利于农业技术和良种的推广 |
台海两岸直接三通于2008年12月15日全面启动,两岸交流掀开了历史新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台湾主要工业区分布图![]() |
材料二:台湾1993年和2003年部分出口产品所占比重统计图![]() |
(1)据左图,归纳台湾工业分布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据右图,说明1993年~2003年十年间台湾出口产品结构变化,并简述其原因。
(3)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请简要说明两岸各自的优势条件。
大陆优势:;台湾优势:
分析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广大农民的住房条件,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很多乡镇修建了农民公寓,许多农民高高兴兴搬进了新居。
材料二 1998—2004年广东省工业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统计表。
行业名称 |
增加值构成(%) |
||
1998年 |
2001年 |
2004年 |
|
新兴产业:电子、电气、机械、石化 |
35.4 |
40.1 |
41.1 |
传统产业: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建材 |
23.8 |
20.6 |
15.24 |
潜力产业:森林造纸、医药、汽车 |
2.0 |
4.6 |
6.65 |
材料三目前广东省部分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对比图。简要说明广东省部分乡镇修建农民公寓的地理原因。
根据材料二,比较分析广东省1998—2004年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根据材料二、三,试比较广东省1998—2004年间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和地位。
2008年5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动员和部署全省进一步推进“双转移”工作,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材料一:“双转移”具体是指珠三角的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图中箭头①);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图中箭头③),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图中箭头②)。
广东省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方向示意图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广东省大致处于工业化阶段,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阶段。广东省内的工业化发展存在明显的。
简述广东省1998—2004年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目前,珠三角移出的产业主要是密集型产业。造成这类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有(填正确项字母)。
A.工资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 | B.建设用地紧张,土地成本上升 |
C.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推动 | D.资源、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 |
E.本地产业升级的需要 F.其他地区具有市场、技术方面的优势简述“双转移”对粤东、粤西、粤北欠发达地区的影响。
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后回答问题。
(1)近两年,两区域都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关于其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计划生育的政策长期实施,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供给短缺 |
B.沿海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许多民工在当地便可以就业 |
C.由于两地生活成本高,民工更愿意到生活成本低、相对工资高的地方工作 |
D.两地企业应在提升工资的同时,加强人性化管理,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
E.两地企业应有意识地向技术、资金密集的行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3)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4)简述B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