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相关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相关实验 |
预期目的 |
A. |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 mL 0.01 mol/L的KMnO4 酸性溶液,再分别加入0.1 mol/L H2C2O4 溶液2 mL、0.2 mol/L H2C2O4 溶液2 mL, 分别记录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
探究相同条件下,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B. |
向少量火柴头的浸泡液中滴加AgNO3、足量稀HNO3和NaNO2溶液 |
验证火柴头含有氯元素 |
C. |
向盛有少量溴乙烷的试管中,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
检验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 |
D |
两支试管中装有等体积、等浓度H2O2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FeCl3溶液 |
探究FeCl3溶液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
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内X、Y元素的离子符号是xm+、yn-,他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据此可推得:
(1)元素X和 Y所属周期的周期数之差为
(2)元素X和Y的核电荷数之差为(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3)Xm+、yn-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将2molNaHCO3和一定量的Na2O2固体混合,在加热的条件下使其反应,经测定无Na2O2剩余,则最后所得固体的物质的量(n)为
A.1mol<n≤2mol | B.1mol<n≤4mol |
C.2mol<n≤4mol | D.n>4mol |
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A族,甲和丙同主族,丁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则
A.原子半径:丙<丁<乙 | B.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
C.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 D.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 |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 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O2+2OH-=CO32-+H2O |
B.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SO2+H2O+Ca2++2ClO-=CaSO3↓+2HClO |
C.氢氧化钙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稀H2SO4混合:Ca2++OH-+H++SO42- =CaSO4↓+H2O |
D.用石墨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2H2O+2Cl-![]() |
A、B、C、X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一定条件下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其它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X为Cl2,则C可能为FeCl3
B.若X为KOH溶液,则A可能为AlCl3
C.若X为O2,则A一定为硫化氢
D.若A、B、C均为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化合物,则X一定为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