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北京条约》 | D.《马关条约》 |
《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
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
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材料把“不娶无子”列为最大的不孝是受什么制度的影响
A.世袭制 | B.分封制 | C.宗法制 | D.礼乐制度 |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是这么给封建社会定义的,“在—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依据你的理解,这样的社会实行
A.小国寡民的城邦政体 | B.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 |
C.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 | D.郡国并行的二元体 |
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虽然内容基本相同,但是结果却相反,下列原因中不包括
A.新兴阶级力量的强弱有关 | B.国际环境是否有利 |
C.群众发动的程度与领导的强弱有关 | D.皇帝(天皇)是否支持 |
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的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A.道光帝 | B.咸丰帝 | C.光绪帝 | D.宣统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