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资料或书籍中,由林则徐组织人员编写的是
①《各国律例》 ②《四洲志》 ③《海国图志》④《瀛环志略》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明治天皇曾经下诏:“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
|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
有人认为,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般日本的经验,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真正要义”是
| A.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全方位的效法西方 |
| B.进行广泛的思想宣传和动员 |
| C.明治维新前,日本开始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
| D.推翻旧势力统治,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 |
康有为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产生的影响是
| A.率先提出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 |
| B.提倡西学,否定传统的儒家思想 |
| C.批判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腐朽思想 |
| D.“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影响了同时代的知识分子 |
1898年1月的一天,在总理衙门西花厅,总理大臣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对康有为进行问话。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气得荣禄中途退场。这种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 B.变法图强是大势所趋 |
| C.设立议院,召开国会 | D.顽固派势力单力孤 |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康有为认为改制代表平民利益 | B.康有为认为改制是惊人的大事 |
| C.托古改制最稳妥,不担风险 | 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