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中.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 (1) .测量时应将 (2) 放在天平的右盘(运填“物体”或“砝码”)。在“探究杠杆的平衡的条件”实验中.为得出实验绪论,需多次改变杠杆受到的作用力 (3) 、方向和作用点,使杠杆适中在 (4) 位置保
持平衡。
某兴趣小组在进行“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原理图,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电压为6V的蓄电池、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滑动变阻器(50Ω 1.5A)、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约5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电压U/V |
0.3 |
0.7 |
1.0 |
1.5 |
2.0 |
2.5 |
电流I/A |
0.19 |
0.30 |
0.41 |
0.44 |
0.48 |
(1)实验中电流表应选择的量程,电压表应选择的量程,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调到(选择“a”或“b”)端。
(2)闭合开关后,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测得如图乙所示的六组数据,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如图丙所示的U﹣I图象。由于数据记录失误,第三次操作中电流没有记录,通过U﹣I图象估测该数据可能为A(小数点后保留两位)。通过此图象可发现小灯泡的阻值随着电压增大而(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将这个小灯泡与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串联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则这个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W(小数点后保留三位)。
读出下图中各实验仪器的示数:
(1)金属条的长度cm;(2)电压表示数V;(3)弹簧测力计示数N。
小明想知道灯的亮暗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于是找来额定电流均小于0.6A,额定电压是2.5V的灯L1和额定电压是3.8V的灯L2,先后接在电源电压恒为6V的电路中,按照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探究。
(1)小明在检查电路连接时,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图16甲中找出来并打上“×”,再画线把它改到正确的位置上。
(2)电路连接正确后,小明继续进行实验: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灯L1发光,测出灯L1的相关物理量,并在实验表格中记录数据和现象。实验中,当滑片移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V。
(3)用L2替换L1重复以上的实验,但需要改变表的量程。
(4)在小明完成的实验报告中,其中的一个实验表格如下:
序号 |
电压U/V |
电流I/A |
灯泡L1的亮度 |
电功率P/W |
电功率的平均值(W) |
1 |
2.20 |
0.28 |
比正常发光时暗 |
0.62 |
0.76 |
2 |
2.50 |
0.30 |
正常发光时 |
0.75 |
|
3 |
2.80 |
0.32 |
比正常发光时亮 |
0.90 |
小明通过对比、推测、分析表中数据及现象得出最后的结论是: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小灯泡越亮。
(5)在交流讨论中,小明知道了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数据的记录都是正确的,但所设计的这个实验表格存在不妥之处,是。
(6)小明进一步思考,认为“把灯泡换成定值电阻,该实验可以用来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他这种想法是(选填“正确”或“错误”)。
在进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A: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B: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C: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D: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明选用了物块甲和乙(甲和乙的体积相等但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杯盐水、细绳等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分析比较实验①⑤,可以知道甲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是N;
(2)分析比较实验①④⑤,可以验证猜想是错误的;
(3)分析比较实验①⑤与②⑥,可以验证猜想是错误的;
(4)分析比较实验,可以验证猜想D是正确的。
(5)分析比较实验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6)综合以上分析,得出最后的实验结论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
(7)在进行实验⑥⑦过程中,也运用了控制变量法,保持了不变,
进行探究、验证。
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现象。
(1)在图甲装置中,存在错误的是。
(2)纠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水在沸腾前温度变化是(选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3)根据图甲中气泡变化情况可以推知,此时水(选填“正在”或“将要”)沸腾;烧杯上方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水沸腾过程中,要不断(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