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将法仅当作统治和控制社会的工具,提升到将法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高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下列文献中明确提出这一理念的是( )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
D.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
“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曾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几年以后感到这是‘力所不能及的’。”为了解决“力所不能及”所引发的社会危机,苏俄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颁布《四月提纲》 |
B.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实施新经济政策 |
D.推行斯大林模式 |
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
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 )。
A.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 |
B.战时共产主义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
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 |
D.人们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不满 |
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 )。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
C.优先发展重工业 |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
“我们国家(苏联)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
A.以工业化为主导 |
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
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
假如俄国的农民伊凡,将自己家里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出售,然后将一部分赚得的钱在商店里买了一双马靴。你认为这件事不可能发生于( )。
A.1917~1918年 | B.1918~1920年 |
C.1921~1927年 | D.1917年以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