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四图代表我国四大高原区域范围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关于四高原相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在乙的东北 | B.乙在丙的西南 |
C.丙在丁的东南 | D.丁在甲的东南 |
甲、乙、丙、丁四地点中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 B.乙地地转偏向力最小 |
C.丙地与地心距离最远 | D.从纬度上看丁地自传线速度最大 |
四大高原均为生态脆弱区,但造成生态脆弱的原因不尽相同,分别是
A.甲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土层较薄,植被稀疏 |
B.乙高原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严重 |
C.丙高原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表岩石裸露,植物难以生长 |
D.丁高原气候干旱,戈壁,荒漠广布,水源不足 |
下图为我国东北某河流各月平均径流量示意图,柱状长短表示径流量的大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该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沙量较大 | B.冬季出现断流 |
C.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 D.主汛期持续时间长 |
有关该河流域农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旱涝对该地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 B.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 |
C.粮食作物商品率低 | D.是我国冬小麦的主产区 |
下图为我国“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数码所对应的地理事项组合正确的是
a产业与技术扩散
b资源、劳动力、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
c工业最终产品与高技术产品
A.①c②a③b | B.①a②c③b |
C.①a②b③c | D.①b②a③c |
下列案例不属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是
A.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 | B.北京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 |
C.区域内人口向中心城市迁移 | D.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 |
下图为非洲大陆某月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该月可能是
A.1月 | B.4月 | C.7月 | D.10月 |
对甲地降水影响较大的是
A.东南信风 | B.赤道低压 | C.副热带高压 | D.西风 |
下图为我国乡村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由图中信息可知
A.1980~2010年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 |
B.1950~2010年我国城市人口出生率一直大于乡村地区 |
C.在甲时间点,我国城市与乡村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同 |
D.房地产开发是我国城市人口比重上升的直接原因 |
关于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10年后,城市化发展趋缓主要受逆城市化的影响 |
B.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
C.随着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将会大量涌现城市群和城市带 |
D.积极促进乡村非农产业发展,加快乡村城镇化 |
读我国南极中山站(69°S,76°E)和南极最高点的昆仑站(80°S ,77°E)位置分布图。完成下列题。昆仑站与中山站的对趾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A.16500千米 | B.18760千米 | C.1220千米 | D.21200千米 |
当中山站太阳位于正南的地平面时,此时昆仑站物体日影
A.可能朝东南 | B.可能朝东北 | C.可能朝西南 | D.可能朝西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