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常用于致病机理的探讨及治疗药物的筛选。利用正常大鼠制备遗传性高
血压转基因模型大鼠的流程如图所示。
(1)卵母细胞除从活体输卵管中采集外,还可从已处死的雌鼠________中获取。
(2)图中的高血压相关基因作为__________,质粒作为_________,二者需用________切割后连接成重组载体,该过程与质粒上含有________有关。
(3)子代大鼠如果________和__________,即可分别在分子水平和个体水平上说明高血压相关基因已成功表达,然后可用其建立高血压转基因动物模型。
(4)在上述转基因大鼠的培育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胚胎工程技术是___________、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
分析回答下列代谢与调节的相关问题:
Ⅰ、下图表示在25℃时,A、B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C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2)比较A、B植物呼吸作用,其中呼吸作用较强的是植物。当二氧化碳净吸收为0时,植物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3)当光照强度在达到Z点之前,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如B是C4植物,其完成光合作用的细胞依次是。
(4)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不包括X、Y),假设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减少或增加)。
(5)对B植物而言,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平均光照强度在klux以上才能使CO2的吸收量超过CO2的释放量。
(6)若已知A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若将温度提高到3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图中P、M的位置如何变化?。
(7)某同学想探究温度对A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则应选择图中M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观察测量因变量的指标是。
Ⅱ、(9分)给动物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后最终导致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对此问题的解释有两种观点:
①促甲状腺激素直接对下丘脑进行的反馈调节;
②通过促进对下丘脑进行的反馈调节。
这两种观点是否成立?为此,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以下的实验进行探究。
(一)材料用具:实验动物、可能用到的试剂、药品、手术器械、测量仪等。
(二)实验思路:
(1)将实验动物平均分为A、B两组;A为实验组,B为对照组。并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
(2)用手术器械将A组动物的器官切除,B组做切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
(3)对A、B两组动物注射。
(4)一段时间后,再测量A、B两组动物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
(三)实验结果及结论(支持的观点):
(1)若A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减少(或增加),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则;
(2)若A组和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的量相等,则;
(3)若A组和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的量不相等,且B组减少得要多,则。
Ⅰ甲图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甲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甲图中的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请回答:
(1)人类的血友病基因位于甲图中的____________片段。
(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x和Y染色体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甲图中的____________片段。
(3)某种病的遗传系谱如乙图,则控制该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甲图中的____________片段。
(4)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甲图所示X和Y染色体的I片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的比例一定相同吗?试举一例。
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5)假设某物质在两个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能合成,基因(G、g)位于Ⅰ片断上,另一对等位基因(E、e)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两个不能合成该物质的亲本杂交,子一代均能合成该物质,子二代中能合成该物质与不能合成该物质的比例为9:7,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
(6)该生物种群中(个体数量很大),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Aa的个体占72%,aa的个体占4%。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以后的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A和a基因频率变化趋势可能会怎样?(在给定的坐标中用曲线图表示)
|
II(14分) 请阅读以下材料: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地震灾区是我国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和自然保护区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灾区有49处自然保护区。尽管大熊猫与世无争,但在它的栖息领域里,还是有一些与它们为敌的动物,如金猫、豹、豺、狼、黄喉貂等。由于地震影响,面积达2 850万亩的大熊猫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 请回答下列问题:Ⅰ下图(一)为高等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部分代谢示意图;图(二)为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定绿色植物对CO2的吸收速率并绘制成的相应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物质A是,物质A在线粒体内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的条件是。
(2)当光照强度处于图(二)D点之后,对应图(一)中的CO2的扩散途径有____
(以字母表示)。
(3)在图(二)中的A点与D点之间,限制CO2吸收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
(4)在图(二)中的D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__。
(5)某同学以绿色植物叶片为材料,探究环境条件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请帮助他提出一个探究的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实验需要在_条件下进行。
Ⅱ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①表示细胞,判断依据是。此时正处于特异性免疫的阶段。
(2)图中a表示,通过MHC一Ⅱ型分子的作用,该物质暴露在细胞膜表面。
(3)由图可知,MHC一Ⅱ型分子的化学本质是,细胞中有种细胞器参与MHC一Ⅱ分子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其中没有在图中表示出来。
(4)若人体受到HIV病毒的感染,①和②中的细胞最容易受到攻击,从而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6分)右图为某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填序号);
⑦与(填序号)的形成有关。
(2)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结构是图中的(填序号),所需氧气除外界扩散进入细胞外,还可能来自(填序号)的作用。
(3)能调节细胞渗透压的主要结构是[]
下图是植物体内某生理活动的示意图,试据图回答:
|
(1)完整写出该生理活动过程的总反应式: 。
(2)完成此过程的细胞器之所以能进行此项生理活动是因为它具有与之有关的 和 两个必要的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