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回答下列问题: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
观察对象
染色剂
实验结果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
苏丹Ⅲ
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
毗罗红甲基绿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健那绿
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龙胆紫
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

(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______(实验序号)。
(2)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②用盐酸可改变______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_____。
(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______阶反应,该反应变化是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表示一个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凡图中有标号的细胞结构均用标号回答)

(1)图中与自然界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有
(2)图中标号9所含的决定性状的遗传物质,以其酸碱性而言属酸性,可被碱性染料如_________着色。
(3)实验室有浓度为10%的5种溶液:①葡萄糖溶液,②氨基酸溶液,③淀粉溶液,④蛋白质溶液,⑤氯化钾溶液,其中能引起该细胞质壁分离的有用编号回答)。
(4)若要除去标号2的结构以获得有活性的原生质体,所用的物质最好是
(5)若该图要表示唾液腺细胞,则图中不应该存在的结构,而应添加的结构是,该细胞中特别丰富的细胞器有

(8分) 实验误差是高中生做实验时经常面对的问题,如何减少实验误差是中学生必须解决的问题,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向试管中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液后,又加入2mL双缩脲试剂B液,振荡均匀,溶液颜色呈蓝色,最可能的原因是
(2)若利用小麦根尖的成熟区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
(3)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时,将甘蔗组织制成甘蔗汁,向其中注入1mL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将试管放入盛有50~60℃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2min,试管中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原因是
(4)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很规范,但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均非常淡,可能的原因有:①滤纸条湿度大,没有预先干燥处理;②

(9分)下列甲图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图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
(2)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酶,B是酶。
(3)图甲过程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进行的时间为
(4)乙图中,7是。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原则。

(7分)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实验包括4个步骤:
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
(1)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2)如果让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图中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则获得该实验中的噬菌体的培养方法是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3)下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能否含有32P?

(4)连续培养噬菌体n代,则含亲代噬菌体DNA的个体应占总数的
(5)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上清液中有放射性物质存在,这些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可能是。(2分)

(8分)下图为某高等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是。甲细胞中DNA、染色体及染色体单体的数目分别是
(2)三个细胞都能在该动物体内的(填器官名称)中找到。乙细胞的名称是
(3)丙细胞中含个染色体组。利用辐射处理丙细胞,可导致染色体断裂失活,这属于变异。
(4)丁细胞是乙细胞分裂产生的一个子细胞,请在方框中画出与之同时生成的另一个子细胞的示意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