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 B.美国经济的飞速崛起 |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
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手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
1961年,城镇居民的的年消费量与1957年相比,粮食减少了8.4%,食用植物油减少47.6%,猪肉减少80.6%。1959年全国农民由集体分配的收入每人只有37.6元。农民家庭副业生产和多种经营受到限制,不少地方取消了集贸市场,家庭收入进一步缩减。为解决以上问题,中央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与苏联搞好关系以取得援助 |
B.大力倡导、推动“大跃进运动” |
C.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
D.发动文化大革命 |
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入农村调查。其目的是()
A.推进“大跃进运动” |
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际成就 |
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 |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倾向 |
“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业,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胜利后之压迫榨取也!吾民何辜,惟此浩劫!”文中所言压迫榨取者主要是指
A.外国资本主义 | B.封建专制主义 |
C.官僚资本主义 | D.闭关锁国政策 |
1946年11月,中美签订《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缔约此方对缔约彼方之任何种植物,出产物或制造品之输入、销售、分配或使用,或对输往缔约彼方之任何物品之输出,不得加以任何禁止或限制。”此条约的影响是
A.加强了中美经济交流 |
B.给中国民族工商业以致命打击 |
C.条约中,中美地位平等,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
D.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