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8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正式生效,墨西哥4种农产品玉米、大豆、蔗糖和奶粉市场对美国、加拿大完全开放。1月31日,墨西哥农民举行大规模示威(图),要求政府就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展开重新谈判。
——摘自新华网
材料二:2004年9月,西班牙发生不法分子焚烧华商鞋店事件(图)。有人打出标语:“把埃尔切(西班牙制鞋业中心)所有亚洲鞋子都赶出去。”
——摘自新浪网
材料三:大众汽车制造公司的新型车“POLO”,虽然是在沃尔夫斯堡(德国城市)组装的,但是几乎有一半部件来自国外。……单是在德国汽车制造部门中,从1991年到1995年,就失去了30万个工作岗位。
材料四:(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有一个词开始走红:既得利益。……据说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既得利益)指的是病假工资、子女补贴费、对不当解雇的保护、失业救济金、国家创造就业机会、每周5天工作制、每年30天法定休假,……1996年4月出台的政府施政纲领使用了这样的标题:《为了增长和就业》。科尔和他的部长们现在开始剥夺这些既得利益,全面削减各种社会福利和工资。……(这些政策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德国的社会福利国家变得愈来愈昂贵了,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
——汉斯—彼得·马丁 哈拉尔特·舒曼《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相同问题是什么?
(2)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请结合明清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史实,各举一例说明我国加入WTO的历史必然性。
(3)依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的原因是什么?其影响如何?为此,当时德国政府打算采取什么措施?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都出现了反全球化运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类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所受的冲击有何不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机器工业使英国在世界工业、贸易及金融中处于垄断地位,成了“世界工厂”,这一地位的确立和国内市场的狭小以及原料的不足,使国际市场的开拓显得日益重要,但是保护关税政策,严重地阻碍了国内外市场的扩大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使他们找到了锐利的武器。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的原因,并分析其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为了拯救市场,拯救在市场条件下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市场的一切形式都必须保留下来,买卖的过程也应该一如既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意大利经济学家阿锐基《漫长的20世纪》
(2)概括材料二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主张在实践中产生的积极意义。
材料三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的向右转”。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怎样“把经济政策彻底地的向右转”?
国情不同,时代不同,各国所选择的工业化道路也会有所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发起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动机,并非来自于本社会的内部,而是在外部的强大压力——在西方国家侵略造成的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巨大压力下,在基本没有近代因素作前提的条件下,中国人仓促地采借西方文明,发起了近代化运动。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近代化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特点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2)据材料二,指出苏联选择了一条怎样的工业化道路?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对于新中国的工业化,有人认为,毛泽东他们那一代人是打地基、搭框架的,提供了一套毛坯房;而邓小平们则为这座房子进行了基础装修;现如今我们所做的,该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对房子进行精装修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基本历程。
社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潘岳《中国发展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与难逢的机遇》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
材料二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 “商业革命”。
(2)据材料二,分析“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 康乾盛世就有如千年古国的回光返照,康乾之后,朝代的中国江河日下,一日千里,逝者入斯。
——梁泉《我们只有一个中国》
(3)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上述观点。
国际关系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随着构成国际关系间重要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却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乔治•凯南发出上述论调的原因。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是指什么?有哪些主要表现?
材料三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
(3)据材料三,分析概括美国的外交“新规”反映了什么?
近代以列强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给中国带巨大影响;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马士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他这样做的实质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最强烈的愿望,仍是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权益。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列强各国认为这是加紧侵略中国的极好时机,英、法、美三国在1854年和1856年两次提出修约要求,俄国也会同响应。四国的修约要求,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允许,于是,他们决心抓住一个机会作为借口,挑起战争。
——《鸦片战争简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法等国决心挑起战争的原因有哪些?这次战争对中国产生的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兴车马之利,以利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兴银行,……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
——《资政新篇》
(3)材料三提出了哪些经济主张?试说明其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