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国际关系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随着构成国际关系间重要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却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乔治•凯南发出上述论调的原因。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是指什么?有哪些主要表现?
材料三   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
(3)据材料三,分析概括美国的外交“新规”反映了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多极化趋势加强 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荆公(安石)为相,寝食不暇,尽变更祖宗法度,天下纷然,以至今日之祸(指靖康之变)!——邵伯温《闻见录》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弊政而一扫之。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也。——梁启超《王荆公》
请回答:
(1)王安石“尽变更祖宗法度”主要为了解决哪些社会问题?
(2)邵伯温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是否正确?你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作用?
(3)梁启超为什么肯定王安石变法?你怎样评价其观点?

除旧布新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手段。20世纪,面对社会的动荡或剧变,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进行了改革。如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20世纪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几个时期在苏俄、美国、中国三个国家各自进行了什么改革?
(2)中国的改革与俄、美的改革有何共同点?
(3)各国的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统计,美国福特汽车主要部件生产商分布于美、欧、亚三大洲20多个国家,美国制造的波音747飞机,由60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除自制外,还有来自6个国家的2万家企业制造。日本丰田汽车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品牌,但汽车零部件大多数并非日本国产,而是来自20多个国家的160家工厂,汽车轮胎等产品甚至是马来西亚等第三世界国家生产的。由于生产成本低于国外同等企业,而质量和售后服务优于国外同类产品,销售状况一直呈上升态势。
材料二: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不少跨国公司,他们在原料最便宜的地方采购原料,到劳动力价格最低的地方加工产品,然后再销往全球其他地区,以获取最大利润。这样做的后果是,发达国家将本国不允许设立的工厂和生产的产品,特别是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工厂和产品,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以达到将污染转移出国,以及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赚钱的双重目的。
——人教版旧高中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三: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从1986年7月10日,我国政府正式提出申请要求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方地位,到中国正式入世经历了15年的谈判,“黑头发都谈成了白头发”。
请回答:
(1)以上材料中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简要说明其历史过程。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世界经济发展的这种特点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3)在加人世贸组织的问题上,中国政府坚持既要争取,又不能放弃原则的立场。试结合材料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说明中国采取这种立场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说“义然后取,人不厌取”。“有君子之道,其使民也义”。
材料二:《管子》指出:“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
材料三:商鞅说:“上一(统一)而民平,上一则信,信则臣不敢为邪”。
材料四:《申鉴》(东汉荀悦)云“人主有公赋无私求,有公用无私费,有公役无私使,有公赐而无私惠,有公怒而无私怨。私求则下烦而无度,是谓伤情。私费则官耗而无限,是谓伤制。私使则民挠而元节,是谓伤义。私惠则下虚望而无准,是谓伤正。正谓赐予之正私怨则下疑惧而不安,是谓伤德。”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提出哪些征税原则思想?
(2)如何评价这些思想主张?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必然,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简述经济全球化形成的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
(3)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分别有哪些表现?
(4)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当如何应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