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
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首句“旅馆寒灯独不眠”渲染了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心境。
“故乡今夜思千里”运用了的表现手法,不直接谢自己的思念,而通过想象写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④颦。人生如逆旅⑤,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洲。②改火:一年。③筠:竹。
④翠眉:女子的眉毛。⑤逆旅:客舍;旅店,又常用以喻人生匆遽短促。“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
“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结合下阕句子分析作者送别友人时的复杂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观雨
陈与义①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睛。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②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此诗写予汴京失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②海:暴雨。第二、三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
这首诗用了多神方法抒发感情,请任选两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①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②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48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他不甘隐沦,却以隐沦终老。此诗大约是诗人返乡途中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作。②《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渡口的典故。这首诗写于哪个季节?请结合首联简要分析。
“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却可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请简要说明。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阅读辛弃疾《丑奴儿》,完成题目。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首词运用了的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字。
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
作者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