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
| A.秦朝郡县制 | B.西汉郡国并行制 |
| C.元朝行省制 | D.清朝军机处 |
英国殖民大臣丘吉尔认为:“如果把我们的海上政策建立在同日本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基础上,那么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加糟糕的政策了。”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维持英日同盟 | B.主张同美国结盟 |
| C.对英日同盟持反对态度 | D.主张英、美、日三国结盟 |
从整体发展角度看,巴黎和会上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做出的有益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决策是
| A.倡导建立国际联盟 |
| B.按照民族自决原则,欧洲建立新国家 |
| C.对殖民地的“委任统治” |
| D.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
国际联盟的成立是人类开始探寻维护世界和平的新途径种种努力的结果。国联从一成立就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它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太光彩的纪录,并放任了二战的爆发。其原因不包括
| A.国联成为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下的维护霸权的工具 |
| B.国联盟约的很多规定模糊不清、漏洞百出 |
| C.美国与英法长期在国联内争夺领导权,使国联成为双方争霸的场所,降低了国联的效率 |
| D.苏联一开始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也由于国内反对未能加入,大大降低了国联权威性 |
对下图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所示三个帝国在战争中都最终垮台 |
| B.主要反映欧洲战场东线的交战形势 |
| C.交战双方战后都被迫在战败的和约上签字 |
| D.战后该地区波兰获得独立,成为新生国家 |
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写道:“虽然侥幸没有小产了去,却成了先天很虚弱的一个孩子,连他的产婆(威尔逊)也弄得焦头烂额,把许多人对于他前途的热望,倒灰冷了一半。就此看来,……这件东西,还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时候。”材料中所提“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 | B.威尔逊的外交才能不够 |
| C.英法的反对 | D.美国的实力不够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