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日,汪新、王相坤合著的描写西安事变的著作出版,书名“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儿。”这里“拐弯儿”的含义应该是:( )
| A.红军长征取得胜利 | B.国共两党的关系开始缓和 |
|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D.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
1934年,中国银行低于市场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 A.外国资本的压制 | B.封建主义的束缚 |
| C.官僚资本的侵蚀 | D.股票市场的紊乱 |
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奏请通饬开办矿务,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这一举措()
| A.标志着清廷对民族工业政策的彻底放宽 |
| B.其意在支持商办企业与外商企业展开竞争 |
| C.目的是模仿西方国家“工业立国”政策 |
| D.是为解决战争赔款和财政匮乏而进行调整 |
历史学家指出:中国人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在这种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意识指导下出现的最早的实践活动是()
| A.洋务运动 | B.民族工业兴起 |
| C.戊戌变法 | D.辛亥革命 |
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与该思想相符合的洋务派活动是()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 B.成立三支海军 |
| C.创办开平煤矿 | D.创设京师同文馆 |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①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推动了新的社会阶层如买办的形成④为民族工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