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寒 食 夜
韩 偓
恻恻轻寒翦翦风,
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①,
楼阁朦胧细雨中。
注:①《佩文韵府》引《古今艺术图》云:“北方寒食为秋千戏,以习轻趫(qiáo)。后乃以彩绳悬木立架,士女坐其上推引之。”这是一首描绘“寒食春夜图”的七绝。诗歌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环境?又是怎样描绘这一环境的?
施补华《岘傭说诗》说:“七绝用意,宜在第三句。”这首诗正是如此。请结合全诗做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池口①风雨留三日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舂锄③。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注:①池口:地名,今安徽贵池。黄庭坚在做官赴任途中因风雨而留滞池口时写下本诗。②属玉:水鸟名。③舂锄:水鸟名,即白鹭。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描绘一座孤城在风雨中已经三日,市井之中的人家只能以菜蔬度日。 |
B.“水远”二句写诗人放眼四顾看见的景象,暗示作者貌似平静内心却充满矛盾。 |
C.颈联写渔翁从屋舍来水边收拾渔网,恰巧在此的诗人却因满怀心事无意观看。 |
D.“俯仰”二句写出诗人心志:既然世事变化无常,还不如到书中去寻找乐趣。 |
在诗文中反用典故成语,将常见的典故成语翻出新意,古人称为“翻案法”。宋代诗人杨万里曾说:“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是如何运用“翻案法”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①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 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5分)
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下列文言句子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渊明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
B.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 |
C.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
D.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羽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不取/后必悔之/羽乃急围荥阳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送严士元
刘长卿[注]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注] 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闲花落地”和“草绿湖南”都在写景。从表现手法上看,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异?请简要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主要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试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8分)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这首诗以________为题材,“柳枝词”之题相传为后人所加,除了用杨柳的传统意象表达感情外,该题材还与诗中的____________这一句相照应,切合当时情景。(2分)
这首诗的末句与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哪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二者情感表达手法的相似之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