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在横线上填入两个相应木牌的内容。
某大学从宿舍楼通往餐厅的路边有一长方形的园圃,不知从哪天起,沿着这长方形的对角线出现了一条小路,小路一天一天清晰起来。后来,小路的两端多了几块木牌: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中文系
“ 。”—— 系
“ 。”—— 系
“从内侧超越,犯规!”——体育系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因为人类必须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且必须在简单技术已经达到相当进步的水平之后,①。在这之前,人类使用的是简单的打制石器,石器加工是物理性的,②,是用人力来改变天然物。陶器的制作成功,也为后来铜器、铁器的出现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此,③。
参照示例对“和谐”的理解和表达,请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
信”“友善”中选择一个,写出自己的理解。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0个字。
示例:和谐是一个优美的音符,为社会谱写了动听的乐章。
根据下面的提示,按要求作答。
某同学高一第一学期的学习成绩表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政治 |
历史 |
地理 |
物理 |
化学 |
生物 |
体育 |
艺术 |
81 |
93 |
88 |
65 |
63 |
57 |
90 |
85 |
87 |
61 |
62 |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对该同学的学习作出评价,并提出你的建议。
答:评价:
建议:
下面是关于“同桌妈妈陶艳波”的一段材料,假如请你向“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评选组委会推荐她,请组织语言写出推荐的理由(可以概括主要事迹及评价,不超过80字)。
陶艳波这个黑龙江的三口之家里的妈妈为了儿子的明天,走上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儿子杨乃彬8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失聪。她先是去北京学习唇语,回来后不厌其烦训练儿子。整整3年,当那一句含混不清的“妈……”从儿子嘴里说出时,陶艳波和丈夫相拥而泣。儿子7岁那年,她毅然辞掉工作,随儿子一起走进了小学校园。她决心以自己的陪读,为儿子赢得与健全孩子同样的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整整16年,陶艳波成了杨乃彬的“同桌的你”。初中三年,陶艳波既要学习越来越难的功课,还要给儿子进行声音训练。高中三年,复杂的方程和定律,让年过40岁的陶艳波学得异常吃力。为了让儿子考上大学,陶艳波成了全班最用功的学生,“一下课就缠着老师问问题,有些题目一想就是一宿。”2011年,失聪的杨乃彬终于走进了大学校门。“别家的孩子19岁考入大学,我家的孩子也是19岁考入大学。”说起自己的儿子,陶艳波充满自豪。
“既然生下他,就要对他一辈子负责。”陶艳波和丈夫的坚定共识,支持着他家走过风雨,走向阳光。
推荐词:
仿照下面的句式,选用新的本体和喻体,另写一组句子,要求意思完整。(不必与原句字数相等)
示例:生活是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
仿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