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们德意志人是一个民族,因为我们经历了共同的历史,所以我们感到休戚与共。”下面反映了德意志民族分裂和统一的状况,说法不正确的有

A.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获胜,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B.一战后德国萨尔区由国联代管10年,期满后经公民投票表决,决定归属
C.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三国分区占领
D.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方式完成德国统一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关于唐代农业发展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②使用高转筒车③曾推行均田制④出现了曲辕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特点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B.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A.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B.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