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人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
| A.洋文学科的增设 | B.顽固势力的反对 |
| C.社会观念的落后 | D.大家子弟的谨慎 |
17世纪,荷兰在亚洲侵占的殖民据点有
①印度沿海②菲律宾③印度尼西亚④台湾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
| A.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 | 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遭到削弱 |
| C.扩大了欧洲与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 |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
16世纪时从英国到印度的最近航路是
| A.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 |
| B.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印度 |
| C.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土耳其控制区—印度 |
| D.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 |
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其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 )
| 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 | 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
| 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 D.使土著人信仰基督教 |
哥伦布的话在15世纪的西欧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这种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
|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
| C.黄金是欧洲人踏上新海岸所首先需要的东西 |
|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