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A.二月革命的爆发 | B.《四月提纲》的提出 |
C.七月事件的发生 | D.十月革命的胜利 |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亦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
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 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
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至明清之时已有民主启蒙色彩。下列最能体现民主启蒙色彩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B.“制天命而用之” |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传习录》记载:“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维)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材料表述的是
A.格物致知 | B.致良知 | C.发明本心 | D.知行合一 |
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陆九渊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由此可见二者争执的关键是
A.穷理的方法问题 | 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
C.理气的关系问题 | 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 |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此观点为
A.格物致知 | B.致良知 | C.知行合一 | D.进学则在致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