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0月,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击败美国”的事件是指
A.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胜利 | B.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
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1910年陆士谔在《新中国》中不约而同地将举办世界博览会的地点放在了上海。而在2010年的5月1日,这个梦想真的实现了。以下这个聚焦世界目光的城市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
A.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 B.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C.中美关系破冰之约在这里签订 | D.上世纪80年代末浦东新区开发开放 |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 B.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 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
从19世纪末自行车从西方传入中国,成为宫廷贵族的玩具;到20世纪60、70年代自行车和缝纫机、手表一起成为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再到80年代,自行车逐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如今自行车不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也是人们健身、休闲的好方式。自行车命运的变迁不能说明()
A.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 B.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
C.中国自行车工业世界领先 | D.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 |
下面三幅图片反映了同一历史主题。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该历史主题的是()
A.《海国图志》 | B.《共产党宣言》 |
C.《天朝田亩制度》 | D.《资政新篇》 |
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该时期“领先地位”的因素有()
①圈地运动的推进②海外市场的形成③垄断组织的出现④民主制度的确立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