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轨道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待发射弹体可在两平行轨道之间自由移动,并与轨道保持良好接触。电流从一条轨道流入,通过导电弹体后从另一条轨道流回。轨道电流可形成在弹体处垂直于轨道面的磁场(可视为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成正比。通电的弹体在轨道上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高速射出。现欲使弹体的出射速度增加至原来的2倍,理论上可采用的办法是
 
| A. | 只将轨道长度 L变为原来的2倍 | 
| B. | 只将电流 I增加至原来的2倍 | 
| C. | 只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 | 
| D. | 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轨道长度 L变为原来的2倍,其它量不变 | 
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有N个核子,其中有n个质子,该原子核发生2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变成1个新核,则 ( )
| A.衰变前原子核有n个中子 | 
| B.衰变后新核有(n-3)个质子 | 
| C.衰变后新核的核子数为(N-3) | 
| D.衰变前原子核的质量数等于衰变后新核质量数与放出粒子质量数之和 |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现有大量处于n=3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 
| B.氢原子由n=3跃迁到n=1产生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 eV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 | 
| C.氢原子由n=3跃迁到n=2产生的光波长最长 | 
| D.这些氢原子跃迁时辐射出光子能量的最大值为10.2 eV |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置由弹簧相连的木块A和B,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现给A一个向右的瞬时冲量,让A开始以速度v0向右运动,若
,则()
| A.当弹簧压缩最短时,B的速度达到最大值 | 
| B.当弹簧再次恢复原长时,A的速度一定向右 | 
| C.当弹簧再次恢复原长时,A的速度一定小于B的速度 | 
| D.当弹簧再次恢复原长时,A的速度可能大于B的速度 | 
一列简谐横波,在t =" 0.6" s时刻的图像如图甲所示,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是  m/s | 
  
| B.从t =" 0.6" s开始,紧接着的Δt =" 0.6" s时间内,A质点通过的路程是4 m | 
| C.从t =" 0.6" s开始,质点P比质点Q早0.4 s到达波峰位置 | 
| D.从t =" 0.6" s开始,再经0.15s质点Q第一次到达波谷位置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仅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 
| B.雨后路面上的油膜形成的彩色条纹是由光的干涉形成的 | 
| C.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当两缝间的距离以及双缝和屏的距离一定时,红光干涉条纹的相邻条纹间距比蓝光干涉条纹的相邻条纹间距小 | 
| D.光的偏振特征说明光是横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