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约有1600万。乙肝病毒简称HBV,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有DNA分子的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免疫学检查常用以下五项指标(俗称“乙肝两对半”)。
序号 |
检测对象 |
中文名称 |
相关物质及检出的含义 |
1 |
HBsAg |
表面抗原 |
包绕在乙肝病毒最外层。单独的HBsAg无传染性 |
2 |
HBsAb |
表面抗体 |
人体产生,保护肝脏 |
3 |
HBeAg |
E抗原 |
乙肝病毒的“内部零件”,标志着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明显的传染性 |
4 |
HBeAb |
E抗体 |
表明病毒复制的终止或仅有低度复制,传染性消失或有轻微的传染性 |
5 |
HBcAb |
核心抗体 |
乙肝病毒的“核心零件”(HBcAg)的抗体,它提示乙肝病毒的复制 |
(1)某同学在高考体检时,检测结果是“大三阳”,即出现1、3和5阳性(可以检测到),这一结果表明该同学体内乙肝病毒 ,需要对其隔离治疗。
(2)某广告称他们能利用基因治疗手段彻底治愈乙肝,实际是利用HBV—DNA探针进行病毒DNA检测,若检测发现该个体血液为阴性,则该个体的传染性 (填“小”或“大”);而基因治疗则是将 导入患者细胞。
(3)调查表明乙肝病毒家庭聚集现象比较常见,亲属之间容易相互传染。促成家庭聚集性传播的因素可能有 。
(4)为了控制乙肝的流行,目前已广泛使用乙肝疫苗进行免疫,以预防乙肝的发生和流行。但在接种乙肝疫苗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试分析回答:
①已经感染过乙肝病毒或HBsAg阳性者不能接种,依据是感染过乙肝病毒或HBsAg阳性者体内已经存在 ,一是没有必要进行接种,二是患者体内相应抗体会与疫苗结合,使疫苗失去功能。
②婴儿出生时(2h内)、生后1个月和6个月,各注射30mL乙肝疫苗。重复注射的目的是使机体内相应的 等增多,增强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能力。
③乙肝疫苗是灭活的HBsAg蛋白,注射乙肝疫苗的少数人会发生局部疼痛、恶心、头痛和短期低热等症状,其可能的原因是HBsAg蛋白属于抗原,可能引起注射者发生 反应。
分析回答下列代谢与调节的相关问题:
Ⅰ、下图表示在25℃时,A、B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C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2)比较A、B植物呼吸作用,其中呼吸作用较强的是植物。当二氧化碳净吸收为0时,植物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3)当光照强度在达到Z点之前,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如B是C4植物,其完成光合作用的细胞依次是。
(4)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不包括X、Y),假设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减少或增加)。
(5)对B植物而言,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平均光照强度在klux以上才能使CO2的吸收量超过CO2的释放量。
(6)若已知A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若将温度提高到3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图中P、M的位置如何变化?。
(7)某同学想探究温度对A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则应选择图中M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观察测量因变量的指标是。
Ⅱ、(9分)给动物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后最终导致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对此问题的解释有两种观点:
①促甲状腺激素直接对下丘脑进行的反馈调节;
②通过促进对下丘脑进行的反馈调节。这两种观点是否成立?为此,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以下的实验进行探究。
(一)材料用具:实验动物、可能用到的试剂、药品、手术器械、测量仪等。
(二)实验思路:
(1)将实验动物平均分为A、B两组;A为实验组,B为对照组。并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
(2)用手术器械将A组动物的器官切除,B组做切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
(3)对A、B两组动物注射。
(4)一段时间后,再测量A、B两组动物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
(三)实验结果及结论(支持的观点):
(1)若A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减少(或增加),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则;
(2)若A组和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的量相等,则;
(3)若A组和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的量不相等,且B组减少得要多,则。
[生物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克隆羊的成功轰动世界,它不仅奠定了疾病克隆性治疗的基础又解决了器官移植中供体不足的问题,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过去尚未遇到的问题.下图为人类对克隆羊技术的拓展图和应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有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等。
(2)下列有关胚胎移植的叙述正确的有(多选)()
A.冲卵指的是从子宫中冲出胚胎,而非冲出卵子 |
B.只有供、受体生理环境高度一致,移入受体的胚胎才能被接受,并继续发育 |
C.供体和受体要进行免疫检查,防止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
D.不同动物其胚胎移植的时间不同,人的胚胎移植最好在四细胞阶段进行 |
(3)图中两个婴儿长大后,外貌、性格和其他特征与原型男人相同,这说明__________具有全能性。
(4)使用培养基进行胚胎干细胞培养时,通常要加入 ___________________等天然成分,除了保证被培养细胞处于无菌、无毒及充足氧气的环境中,还需要保证细胞生活所需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早期胚胎发育在 ___________阶段以前的细胞是全能细胞。
(5)图中从“内细胞团到胚胎干细胞”的培养过程中,必须用_____________处理内细胞团,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干细胞形成组织、器官时必须要进行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在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能否获得动物器官?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
【生物——选修l生物技术实践】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自古酒就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酿制葡萄美酒的有关问题。
(1)人类使用酿制葡萄酒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它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其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是。
(2)酵母菌繁殖的最适温度是;酒精发酵一般将温度控制在。传统葡萄酒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是。
(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
(4)现在工厂化生产果酒,为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采取的措施是,并接入合适的菌种。
(5)某同学人工自酿葡萄酒时,在发酵后期向发酵液中通入空气,并将发酵液置于30~35℃环境中,结果发现发酵液中有出现,这类微生物在糖类缺乏时可以使
转化为,后者再转化为(物质)。
果蝇是一种小型蝇类,因其具有易饲养,培养周期短,染色体数目只有8条,相对性状易区分等特点,所以是遗传学中常见的试验材料。结合所学遗传变异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体细胞内有个染色体组。其单倍体基因组有条染色体。
(2)已知猩红眼和亮红眼为控制果蝇眼色的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圆形眼和棒状眼为控制果蝇眼形的另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一对猩红棒状眼的雌雄果蝇交配,得到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猩红圆眼 |
亮红圆眼 |
猩红棒眼 |
亮红棒眼 |
|
雄蝇 |
3/16 |
1/16 |
3/16 |
1/16 |
雌蝇 |
0 |
0 |
6/16 |
2/16 |
则可以得知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眼色和眼形的基因分别位于染色体上;F1中亮红圆眼果蝇的基因型为;如果让F1中表现型为猩红棒眼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那么F2中亮红圆眼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
下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2可知,控制甲虫体色的基因是通过控制进而控制生物性状。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多样性。用于检测该多样性的十分可靠方法是测定不同亚种、不同种群的。
(2)在种群Ⅰ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该来源为生物进化。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Ⅰ基因库中的发生改变。
(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由此可知,种群Ⅰ和种群Ⅱ之间不存在。
(4)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