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目前基因工程所用的质粒载体主要是以天然细菌质粒的各种元件为基础重新组建的人工质粒,pBR322质粒是较早构建的质粒载体,其主要结构如图一所示。

(1)构建人工质粒时要有抗性基因,以便于________。观察上图,如果A为质粒,则C表示       
(2)pBR322分子中有单个EcoRⅠ限制酶作用位点,EcoRⅠ只能识别序列—GAATTC—,并只能在G与A之间切割。若在某目的基因的两侧各有1个EcoRⅠ的切点,请画出目的基因两侧被限制酶EcoRⅠ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BR322分子中另有单个的BamHⅠ限制酶作用位点,现将经BamHⅠ处理后的质粒与用另一种限制酶BglⅡ处理得到的目的基因,通过____________作用恢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键,成功地获得了重组质粒。能形成重组质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为受体大肠杆菌应不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方便筛选已导入重组质粒的受体大肠杆菌。将大肠杆菌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得到如图二的菌落。再将灭菌绒布按到培养基上,使绒布面沾上菌落,然后将绒布按到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得到如图三的结果(空圈表示与图二对照无菌落的位置)。与图三空圈相对应的图二中的菌落表现型是_______,图三结果显示,多数大肠杆菌导入的是______________。
(5)基因工程中使用的限制酶,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图四种质粒含有E1和E2两种限制酶的识别,Apr表示抗青霉素的抗性基因,Tcr表示抗四环素的抗性基因。

将两端用E1切开的Tcr基因与用E1切开的质粒X-1混合连接,连接后获得的质粒类型有___。(可多选)

A.X-1 B.X-2 C.X-3 D.X-4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分)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1mg可毒死20亿只小鼠。煮沸1 min或75℃下加热5~10 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
(2)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上图可知,该片段由______种单体组成,有________个肽键,在形成该片段时要脱去_________分子水。
(4)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__个氨基和__个羧基,它们的位置
(5)肉毒类毒素可用试剂鉴定,该试剂使用方法是
反应颜色为

分析细胞内4种重要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E在动物细胞中是指,在植物细胞中是指;组成E的基本单位A是,可用试剂。
(2)F是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脂质还包括等;维生素D是脂质,属于
(3)C是指,大约有种;C形成G过程的反应叫
(4)生物体内的H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是,组成H的基本单位D是
(5)组成E、F、G、H四种有机物共有的元素有

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处理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甘薯还原糖含量(mg/g)
22.1
23.3
25.8
37.6
40.5
47.4
54.7
68.9
45.3
28.6

(1)由表可见,温度为70℃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二苯胺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_____________,
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____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从功能上分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_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
(3)在上述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纯净“目的菌”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
(4)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________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______________。
(5)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操作时应对接种工具采用_____________灭菌的方法。
(6)某同学计划统计污水池中“目的菌”的总数,他选用10-4、10-5、10-6稀释液进行平板划线,每种稀释液都设置了3个培养皿。从设计实验的角度看,还应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此对照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__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

下图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它是我国南方各省农村比较常见且行之有效的农业生态系统。据图回答问题。

(1) 构建此模式时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蚕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第___________营养级;若要使蚕增重15克,最少需要吃掉桑叶_____________g。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3)人工养殖池塘普通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___________,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