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科研小组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进行科学研究,图1为果蝇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图2是以翅长为研究对象的遗传实验图解,请根据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1)图1是 性果蝇染色体示意图,若测定其基因组,就测定 条染色体。
(2)由图2可知,控制翅长的基因位于图中 号染色体上。
(3)若已知直毛和非直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基因(D、d)位于1号染色体上,实验室现有纯合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纯合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请设计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子代个体可认为足够多,请简述实验方案、结果分析。)
血液是人体的一种重要组织,它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1)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液pH的相对稳定主要依赖于其中的________物质。
(2)血液在体温调节中有重要作用。如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热量大量增加,通过_______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使皮肤的____________________,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散热量增加,从而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3)血液具有防御功能。血液中的白细胞能吞噬分解外来的微生物,这属于__________免疫。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在_____________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能导致结核杆菌的宿主细胞裂解死亡的细胞称______________。
(4)血液中的葡萄糖是重要的供能物质,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的激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把摄取糖与声音刺激多次结合以后,单独的声音刺激就能引起几乎与摄取糖时同样的血糖含量变化,这说明了调节血糖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在________________。
(5)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含有大量的溶酶体,溶酶体是细胞内具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内含很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如:衰老的线粒体),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请据此推测:溶酶体膜和线粒体膜在结构上是否相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 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 |
3.00 |
黑暗中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1)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能否生长?___________________
(2)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多少度?_________________
(3)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10℃的条件下,该植物能否生长?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艾滋病(AIDS)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能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是一种球形的RNA病毒。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的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接着少数HIV在体内潜伏下来,经过2—10年的潜伏期,发展为艾滋病(如图所示)。请回答:
(1)表示HIV浓度变化的曲线是 。
(2)在曲线Ⅱ中AB段呈上升状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I中的DC段效应T细胞作用于 细胞,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该细胞裂解死亡,这一过程称为 免疫。
(3)HIV识别并侵染宿主细胞时,与细胞膜的组成物质 有关。
(4)如果HIV中决定某一性状的一段RNA中含碱基A:19%,C:26%、G:32%.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含碱基A的比例为 。
下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代谢的部分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注:图解中的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种类的酶)
(1)人体内环境中的酪氨酸,从来源上分应属于______氨基酸。
(2)若CFTR蛋白是由n个氨基酸通过缩合形成的m条肽链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在细胞内进行缩合的场所是______,该过程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该蛋白质在彻底水解过程中共需要消耗____个水分子。若CFTR蛋白分子结构异常,会导致一种囊性纤维病,究其原因是编码该蛋白质基因中,缺失了___个碱基对,从而导致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
(3)老年人头发变白,其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而造成白化病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树林中,阳光穿过枝叶的空隙,会在地上投下圆形的光斑,它们随着太阳的偏移和枝叶的摆动而移动。下图显示在人工光斑照射某植物叶片前后,实验测得CO2吸收速率和O2释放速率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
(1)描述光斑开始照射后的5秒内,O2释放速率和CO2吸收速率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D段O2释放速率迅速恢复原水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CO2吸收速率延续了一段时间后才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
(3) 图中的C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___(大于、小于、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4)光斑实验研究表明,制约O2释放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_。
(5)下图的甲图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该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表示光合作用速率,“……”表示呼吸作用速率)。请据图回答:
①分析图解可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受到温度的影响,其中与____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
②若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约是___;若在此温度下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该植物一天积累的有机物量为______(用CO2的相对值表示)。
③在乙图的坐标上画出植物在15~45℃范围内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