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洋葱(2n=16)为二倍体植物。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   验步骤如下:
①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
②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 01%、0. 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 h、36 h、
48 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 h、12 h、24 h、36 h。
③剪取根尖,用Carnoy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1份冰乙酸混匀)固定8h,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 mol/L盐酸溶液中5~8 min。
④将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
⑤用石炭酸一品红试剂染色。
⑥制片、镜检;计数、拍照。
实验结果: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

秋水仙素溶液处理
清水培养时间(h)
质量分数(%)
时间(h)
0
12
24
36
0. 0l
24
10. 71
13. 68
14. 19
14. 46
36
9. 94
11. 99
13. 59
13. 62
48
7. 98
10. 06
12. 22
11. 97
0.1
24
7. 74
9. 09
11. 07
10. 86
36
6. 12
7. 87
9. 98
9. 81
48
5. 97
6. 68
7. 98
8. 56

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步骤③中“将根尖浸泡在1 mol/L盐酸溶液中”的作用是                          
(2)步骤⑥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3)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计数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4)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①质量分数为                            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后的细胞分裂指数较高;
②本实验的各种处理中,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                       
                                                                        
(5)下面为一位同学在步骤⑥所拍摄的显微照片,形成细胞a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某二倍体高等动物(基因型MmNn)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细胞的名称为,其中含有条染色体,条染色单体,对同源染色体。
(2)该细胞分裂过程中,M与M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次分裂,M与m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次分裂。
(3)若该细胞产生了一个mN生殖细胞,请写出与之同时生成的其它三个生殖细胞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

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CO2浓度在a~b之间时,曲线表示了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
(2)CO2浓度大于c时,曲线B和C所表示的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其增加的环境因素是
(3)当环境中CO2浓度小于a时,在图示的3种光强下,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4)据图可推测,在温室中,若要采取提高CO2浓度的措施来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同时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科学家发现了囊泡准确转运物质的调控机制。右图表示细胞的局部亚显微结构和功能模式图,①~⑥表示细胞的结构,a、b表示大分子通过细胞膜的两种方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形成的囊泡内的物质是分泌蛋白,该过程可描述为:首先氨基酸在上合成链状结构,经内质网初加工,然后由囊泡转运给再加工修饰形成成熟蛋白。用3H标记的氨基酸,在图中细胞结构上标记物出现的先后顺序为(写序号)。
(2)囊泡定向转移的过程(是或否)消耗能量;“a”通过细胞膜的方式称为,这种方式与主动运输的区别是
(3)囊泡能将物质准确运输到目的地并“卸货”,是由于囊泡膜表面有特殊的“识别代码”,能识别相应受体。 这种“识别代码”的化学本质是
(4)神经递质释放的关键步骤是突触小泡(囊泡)与的融合过程。有一种水母发光蛋白,它与钙离子结合后可发出荧光。将水母发光蛋白注入枪乌贼巨轴突内,观察发现当兴奋传到轴突末端时荧光增强,随后检测到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据此可推测,可以启动神经递质的释放。
(5)效应B细胞内膜系统中,通过囊泡向体液释放的物质是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测定人参愈伤组织中ATP的含量,以研究人参细胞能量代谢的特点。

实验原理:荧光素在荧光素酶、ATP等物质参与下,进行反应发出荧光;用分光光度计可测定发光强度;当荧光素和荧光素酶都足量时,在一定范围内,ATP的含量与发光强度成正比。
实验步骤:
一、ATP的提取:称取一定量的人参愈伤组织,研磨后沸水浴10min,冷却至室温,离心,取上清液。
二、ATP的测定:吸取一定量的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并注入适量的所需物质,在有氧等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
请回答:
(1)步骤一中的沸水浴处理,使酶的__________ 被破坏而失活。
(2)步骤二注入的物质中,属于反应物的是__________;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能量形式的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荧光素酶价格昂贵,为能准确测定出ATP的含量,又能节省酶的用量,学习小组探究了“测定ATP时所需荧光素酶溶液的最佳浓度”,实验结果如图。
①学习小组配制了1×10-8mol/L ATP标准液、70mg/L荧光素溶液(过量)和_____________溶液进行实验。
②结果表明:图中_______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为最佳浓度。e、f、g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不同,但发光强度相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面是四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从结构上看,__________________与其它三者的差别最大,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
(2)Ⅳ属于_____________细胞,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Ⅱ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细胞将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与该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和_______(填序号)。
(4)四类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四类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均依赖于_____________。
(5)在离体条件下,若将图Ⅰ细胞进行培养,则会周期性消失和重现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