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若图①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某视野中的图像,则要看清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____(“左”或“右”)移动。若图②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的数目____。
(2)用根尖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过程,下列各项中:①培养基;②培养皿;③接种环;④根尖细胞;⑤实验操作者的双手;⑥三角锥形瓶。______(填编号)需要灭菌,__________(填编号)需要消毒。
(3)取甲、乙、丙、丁4支洁净的试管,按照下表中顺序依次加入有关物质并进行有关处理,回答下列问题:注:“+”表示加入物质或相关处理,“-”表示不加物质或不作处理.
I.用甲、乙试管做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实验,则乙试管中还应加入__ __,甲试管内的实验现象是_ ___.乙试管内的实验现象是__ __。
II.用丙、丁试管做验证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则丁试管内应先后加入___ _(填序号)。
①碘液1滴 ②斐林试剂2 mL ③1%盐酸2mL ④1%NaOH 2mL ⑤浆糊3 mL
⑥蔗糖溶液3mL ⑦小麦淀粉酶滤液2mL ⑧清水2 mL
预计丙试管内的实验现象是__ __ ,丁试管内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绿色植物→蝉→ 螳螂→黄雀→蛇”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食物链中,螳螂是________级消费者,处在第________营养级。
(2)若此食物链无螳螂,黄雀可以直接以蝉为食,则蛇的数量会________。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________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________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循环,称作碳循环。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________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并以________的形式在不同营养级间传递。
(3)生物体中的碳几乎都要通过生物的________作用以________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中。
(4)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开采利用图中的[A] ________使得大气中的CO2含量逐渐增加,形成了________,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在某栎树林中,林鸽和茶腹主要分布在林冠层,旋山雀和煤山雀主要分布在乔木层,大山雀和戴胜主要分布在灌木层,红胸鸲和鹪鹩主要分布在草被层。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栎树林中鸟类的分布主要取决于食物和栖息环境,这种分布有利于降低不同种鸟类之间的________。
(2)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________。在不同地段分布的植物种类和数量不同,说明群落还具有________。
(3)不同的群落中生物的物种数目,可以用物种________来表示。
(4)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裸露的岩地最终可以成为森林群落,这个过程称为________。
种群数量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某种昆虫在不同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温度为________,湿度为________条件下,昆虫种群数量最多。在偏离最适条件时,昆虫种群数量会________。
(2)经调查,若第一年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3,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________。若在自然环境中,此昆虫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增长。
某男子与一位重症禽流感患者有过接触,因而被要求进行医学隔离。在此期间,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但该男子除了体温稍有升高外,并未出现其他症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的发热是由于产热(大于、等于、小于)散热造成的。
(2)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调节和
调节。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