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这项制度的初步建立 |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规定政协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
C.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使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
D.198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
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
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种情况说明了
A.民营企业的恢复与发展 | B.企业自主权得到扩大 |
C.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
2009年7月26日,县域经济百强县在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上出炉,江苏省共有27个县(市)上榜,在前10名中占据7席,其中江阴市居首位。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得益于
①开放14个沿海城市 ②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③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④设立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
时期 |
主题词 |
“一五”(1953-1957) |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
“二五”(1958-1962) |
大跃进、大倒退 |
“六五”(1981-1985) |
走向改革开放 |
“八五”(1991-1995) |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
“九五”(1996-2000) |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
“十五”(2001-2005) |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
“十一五”(2006-2010) |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
A.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 B.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日益成熟 |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 | D.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 |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A.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
B.民族资本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 |
C.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
D.中国已经成为对外贸易强国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的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
B.自然经济的抵制和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