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请问信中所指(两次合作)“合则对国家有利”指的是
A.推翻帝制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
B.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和抗日战争胜利 |
C.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
D.抗日战争胜利和达成“九二共识” |
1904年,上海《警钟日报》发表了光复会领袖之一陶成章的文章,其中有这样的观点:“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孰为中国人?汉人种(族)是也!”对此评论最恰当的是
A.作者有强烈反抗外族压迫的情绪 |
B.作者透露了明显的反满革命倾向 |
C.作者主张合乎当时需要但有狭隘民族主义观 |
D.作者以进化论为依据,强调中华民族优越感 |
中国的“民主”,最早在《尚书》中有:“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伯里克利曾骄傲的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对以上两段材料中的“民主”解读最恰当的是
A.两则材料中“民主”内涵有相似之处 |
B.两则材料中的“民主”有本质的不同 |
C.前者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
D.后者体现了人民主权的理念 |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 B.强调明文公示 |
C.体现法官至上 | D.明确依法办事 |
“70年代,……美国电影对现时中国政治题材的表现越来越少,传统的中国与华人形象又走上银幕。70年代中期,影星布鲁斯•李(即李小龙)所塑造的中国功夫形象风靡一时”。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美国继续敌视中国 | B.中美关系改善 |
C.中国重返联合国 | D.中美正式建交 |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这首民谣主要反映的是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实行对外开放国策 |
C.开展土地革命 | D.建立农业合作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