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中官怒,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南右参政。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弘治初,历迁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王奏恪侵侮,帝赐书诫王。河徙逼开封,有议迁藩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故事,王府有大丧,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威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及帝即位,又复之,恪请如先帝制,并条上汰冗宫、清赋税、禁科扰、定赎例,草抽分数事,多议行。
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御史李兴请于郧阳别设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之。恪陈五不可,乃止。
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至则值岐王之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
其党密构于帝,居一岁,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曰:“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帝慰留,乃拜命。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恪以遒远请输直直:直接
B.恪言非便,遂寝:睡觉
C.故事,王府有大丧故事:旧例
D.其党密于帝构:勾结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所部多王府授工科给事中
B.有议迁藩府三司许州者御史李兴请郧阳别设三司
C.至则值岐王国夔州隶
D.为巡抚帝即位,又复之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徐恪刚正的一组是(  )(3分)   
①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②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③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    ④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
⑤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    ⑥势要家溢索工匠者,悉执不予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成化末年,王府有大丧,朝廷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皇帝即位,恢复过去的做法,就地派王府承办。
B.徐恪上奏,请求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这些事经过讨论大多得以施行。
C.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徐恪陈述五点理由反对,此时最终被罢止了。
D.徐恪被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他以“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为理由请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接受任命。

(1)断句。(3分)   
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   
(2)翻译.(7分)   、
①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3分)
译文:
②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4分)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段
项羽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司马迁《项羽之死》节选)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驻守
B.力拔山兮气盖世盖:胜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D.马童面之面:会见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何楚人之多也大王来何操
B.吾为若德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若非吾故人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外面唱起了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拒渡乌江,是因为觉得老天要灭掉自己,且失败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均表现出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3分)

⑵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尊卢沙
宋濂
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之不疑。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翩翩然南。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关吏送诸朝。大夫置馆之,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承颜色日浅,未敢敷布腹心;他不敢有请,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瑕客之,问之如大夫。尊卢沙愈怒,欲辞去。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
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暝。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且投璧祭河欲渡,王尚得奠枕而寝耶?”楚王起问计,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以空言白也。”王曰:“然。”即命为卿。
居三月,无异者。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尊卢沙瞠目视,不对。迫之言,及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如割地与之平耳。”王怒,囚之三年,劓而纵之。尊卢沙谓人曰:“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终身不言。欲言,扪彝即止
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谋利禄尊卢沙亦其一人也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宜也。
(选自宋濂《燕书四十首》)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絷:捆束,拘留。
B.壬趣见,未至趣:通“趋”,奔赴。
C.闻晋约诸侯图楚图:图谋,谋划。
D.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贾:招致,招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进于上卿瑕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无相见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王尚得奠枕而寝耶风飘飘而吹衣
D.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常以身翼蔽沛公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谋利禄尊卢沙/亦其一人也/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
B.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谋利禄∕尊卢沙亦其一人也∕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
C.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谋利禄/尊卢沙亦其一人也/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
D.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谋利禄尊卢沙/亦其一人也/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如割地与之平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①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日:“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
【注】①关相国:指关播,唐德宗时任宰相。②摹(běng)茸:草木茂密貌。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心空,空以体道体:实践
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假:借
C.刑余之材,长无寻焉寻:寻找
D.书子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贻:留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B.由是筐篚者斩焉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 D.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赵岂敢留壁而得罪于大王乎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B.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C.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D.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4分)
译文:
(2)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3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陶渊明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曾祖父宗,以孝行称,仕吴司空。祖父揖,元康中为庐陵太守。宗葬武昌新阳县,子孙家焉,遂为县人也。
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冲默①有远量,弱冠俦类②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
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③当问从吏。”亮以麈尾④掩口而笑。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君尝为刺史谢永别驾,永,会稽人,丧亡,君求赴义,路由永兴。高阳许询,有隽才,辞荣不仕,每纵心独往。客居县界,尝乘船近行,适逢君过,叹曰:“都邑美士,吾尽职之,独不识此人。唯闻中州有孟嘉者,将非是乎?然亦何由来此?”使问君之从者,君谓其使曰:“本心相过,今先赴义,寻还就君。”及归,遂止信宿,雅相知得,有若旧交。
[注] ①冲默:襟怀淡薄,语言简默。②俦(chóu)类:同伴。③传(zhuàn):传舍,古时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④麈(zhǔ)尾:拂尘尾。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诸从事既去去:到、往
B.人无能间间:离间
C.辟君部庐陵从事从事:指办事、治事
D.适逢君过适:刚才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君尝为刺史谢永别驾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B.以麈尾掩口而笑以其无礼于晋
C.子孙家焉朝济而夕设版焉
D.使问君之从者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A.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B.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C.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D.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翻译下列句子。
⑴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
译:
⑵都邑美士,吾尽职之,独不识此人。
译:
⑶本心相过,今先赴义,寻还就君。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吕嘉传
太子兴代立,其母为太后。元鼎四年,汉使安国少季往谕王、王太后以入朝,比内诸侯;令辩士谏大夫终军等宣其辞,勇士魏臣等辅其缺,卫尉路博德将兵屯桂阳,待使者。王年少,太后中国人也,国人多不附太后。太后恐乱起,亦欲倚汉威,数劝王及群臣求内属。即因使者上书,请比内诸侯,三岁一朝,除边关。於是天子许之。
其相吕嘉年长矣,相三王,宗族官仕为长吏者七十馀人,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子兄弟宗室,及苍梧秦王有连。其居国中甚重,越人信之,多为耳目者,得众心愈於王。王之上书,数谏止王,王弗听。有畔心,数称病不见汉使者。使者皆注意嘉,势未能诛。王、王太后亦恐嘉等先事发,乃置酒,介汉使者权,谋诛嘉等。使者皆东乡,太后南乡,王北乡,相嘉、大臣皆西乡,侍坐饮。嘉弟为将,将卒居宫外。酒行,太后谓嘉曰:“南越内属,国之利也,而相君苦不便者,何也?”以激怒使者。使者狐疑相杖,遂莫敢发。嘉见耳目非是,即起而出。太后怒,欲鏦嘉以矛,王止太后。嘉遂出,分其弟兵就舍,称病,不肯见王及使者。乃阴与大臣作乱。
天子闻嘉不听王,王、王太后弱孤不能制,使者怯无决。又以为王、王太后已附汉,独吕嘉为乱,不足以兴兵,欲使庄参以二千人往使。参曰:“以好往,数人足矣;以武往,二千人无足以为也。”辞不可,天子罢参也。郏壮士故济北相韩千秋奋曰:“以区区之越,又有王、太后应,独相吕嘉为害,原得勇士二百人,必斩嘉以报。”於是天子遣千秋与王太后弟樛乐将二千人往,入越境。吕嘉等乃遂反,下令国中曰:“王年少。太后,中国人也,专欲内属,尽持先王宝器入献天子以自媚,多从人,行至长安,虏卖以为僮仆。取自脱一时之利,无顾赵氏社稷,为万世虑计之意。”乃与其弟将卒攻杀王、太后及汉使者。遣人告苍梧秦王及其诸郡县,立明王长男越妻子术阳侯建德为王。
(选自《史记》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为耳目者耳目:亲信
B.男尽尚王女尚:崇尚
C.有畔心,数称病不见汉使者畔:叛乱
D.分其弟兵就舍就:靠近

下列句子中,都表现吕嘉“老谋深算”的一项是:( ▲)
①其相吕嘉年长矣,相三王,宗族官仕为长吏者七十馀人
②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子兄弟宗室,及苍梧秦王有连
③其居国中甚重,越人信之,多为耳目者,得众心愈於王
④王之上书,数谏止王,王弗听。有畔心,数称病不见汉使者
⑤嘉遂出,分其弟兵就舍,称病,不肯见王及使者
⑥遣人告苍梧秦王及其诸郡县,立明王长男越妻子术阳侯建德为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王太后是中原人,南越国的人大多不依附王太后,因而王太后劝说南越王和群臣归属汉朝的做法没有成功。
B.南越国内君臣不和,特别是南越王、王太后两人与丞相吕嘉之间的政见不同,这是引起南越国内乱的重要原因。
C.南越王和王太后设下了一个鸿门宴想杀掉吕嘉,但由于汉朝使者犹豫不决而没有成功。吕嘉觉察后产生了背叛之心。
D.汉朝的介入加速了吕嘉叛乱的步伐。就在汉朝天子派遣军队进入南越国之时,吕嘉等人造反,并杀死了南越王及王太后。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因使者上书,请比内诸侯,三岁一朝,除边关。(4分 )

(2)南越内属,国之利也,而相君苦不便者,何也?( 3分 )

(3)独吕嘉为乱,不足以兴兵,欲使庄参以二千人往使。( 3分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