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两段选文,完成6—10题。(16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1)彼竭我盈,故之  克:       (2)然后襄公之    鼓:      
.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                                                                        
.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二)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又何间焉②牺牲玉帛
.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思而不学则殆(2)学而不厌(3)不愤不启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 B.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
C.必有我师焉不可亵玩焉 D.有朋自远方来自三峡七百里中

.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句翻译成白话文。
.用原文填空。
(1)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教师应抓住恰当时机进行开导,正如文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任选一则表明学习态度的句子写在下面:__________ 。
.相关内容链接。
(1)给下面一则断句,并加上标点。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2)③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则(不得与试卷上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1~5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A之思;椅桐桧柏,有B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àn):汴水。②余浸:支流。③岩阜:假山。④芡(qiàn):水生植物。⑤富:丰饶的物产。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醉翁之不在酒意:

(2)佳木而繁阴秀:

(3)竹森然以高修:

(4)为陂池以:

2.

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2)其深可以隐,其富⑤可以养。

译文:

3.

细读[甲]文第二段文字,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醉翁亭春秋二季景色的特点。

春季:秋季:

4.

根据你的理解,将"江湖"和"山林"两个词语恰当填在[乙]文中的A、B处。

A: B:

5.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的感情大致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人物 不相睹(一点儿) B. 吴儿 泅者数百(善于)
C. 随波而 (消失) D. 饮食百物皆倍 常时(高)
2.

下列与"溯迎而上"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广起,夺而杀尉 B. 而山不加增
C. 泉香而酒洌 D. 忽有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3.

用现代汉语翻译"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这句话。

4.

概括选文中描写浙江之潮的几个场面,并说说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后从太子还建业。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第十七》,有删改。)
【注释】①承摄:继承掌管。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③黄武:年号。④皖:地名。下文“建业”也是地名。⑤进达:举荐人才。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定荆州,都武昌既:既然
B.后从太子还建业从:跟从,跟随
C.权遂舍之 遂:于是
D.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左右:身边的人,近臣

.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休到,大破之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吾欲之南海
D.彼竭我盈,故克之

.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仪被派遣到皖县见将军刘邵,准备引曹休出战。
B.当众官因害怕吕壹而诬蔑刁嘉诽谤国政时,是仪不畏权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
D.是仪经常举荐人才,勤政为国数十年,不曾有过失。

请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
(2)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