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期年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出门不远,闻丛薪杂草中寒率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大喜,如获拱璧。息肩路隅,蛇亦顿止。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缘二青驯,故未遽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蛇人悟曰:“得毋欲别小青也?”乃发笥,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已而委蛇并去。方意小青不还,俄而踽踽独来,径入笥卧。由此随在物色,迄无佳者,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
二青在山中数年,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呼曰:“二青!”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日状。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属小青曰:“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二蛇垂头,似相领受。遽起,过处林木为之中分。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
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圆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年大青死期:满 B.二青亦渺渺:渺小
C.荷去教之旋折荷:担、扛 D.祝而纵之祝:祷告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勿扰行人,以犯天谴
B.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因与交首吐舌
C.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且怒而仇焉者
D.蛇人乃祝小青曰/乃恋恋有故人之意

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二青、小青情深意厚的一组是:
①既明启笥,二青亦渺   ②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 ③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 
④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  ⑤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
⑥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耍蛇人发现二青不见了之后,还是期待二青能够自己回来,因为以前也出现过二青自己跑掉后又回来的情况。
B.一般耍蛇人对蛇的要求很高,如果蛇太大太重了就要丢弃了,但因为这两条蛇特别机灵驯服,所以耍蛇人舍不得丢弃它们。
C.二青在山中经常骚扰过路客人,耍蛇人听说后就让二青带走了小青,从此它们不要再惊扰行人,消失在山林中。
D.二青作为一条蛇尚且能够眷恋故人之情,听取主人的劝告,不再作恶,而很多人却常常恩将仇报,竟然还不如蛇这种动物。

文言翻译与断句。
(1)用“/”给下列文字断句。
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圆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 
②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小题,共16分。
满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也。太祖临兖州,辟为从事。及为大将军,辟署西曹属,为许令。故太尉杨彪收付县,尚书令荀彧、少府孔融等并宠:“但当受辞,勿加考掠。”宠一无所报,考讯如法。数日,求见太祖,言之曰:“杨彪考讯无他辞语。当杀者宜先彰罪;此人有名海内,若罪不明,必大失民望,窃为明公惜之。”太祖即日赦出彪。初,彧、融闻考彪,皆怒,及因此得了,更善宠。
关羽围襄阳,宠助征南将军曹仁屯樊城拒之,而左将军于禁等军以霖雨水长羽所没。羽急攻樊城,樊城得水,往往崩坏,众皆失色。或谓仁曰:“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围未合,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宠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仁曰:“善。”宠乃沉白马,与军人盟誓。会徐晃等救至,宠力战有功,羽遂退。
太和四年,拜宠征东将军。其明年,吴将孙布遣人诣扬州求降,辞云:“道远不能自致,乞兵见迎。”刺史王凌腾布书,请兵马迎之。宠以为必诈,不与兵,而为凌作报书曰:“知识邪正,欲避祸就顺,去暴归道,甚相嘉尚。今欲遣兵相迎,然计兵少则不足相卫,多则事必远闻。且先密计以成本志,临时节度其宜。”宠会被书当入朝,敕留府长史:“若凌欲往迎,勿与兵也。”凌于后索兵不得,乃单遣一督将步骑七百人往迎之。夜掩击,督将迸走,死伤过半。
景初二年,以宠年老徵还,迁为太尉。宠不治产业,家无馀财。诏曰:“君典兵在外,专心忧公,有行父、祭遵风。赐田十顷,谷五百斛,钱二十万,以明清忠俭约之节焉。”宠前后增邑,凡九千六百户,封子孙二人亭侯。正始三年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卷二六》)
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故太尉杨彪收付县狱:监狱
B.少府孔融等并宠属:同“嘱”,托付
C.但当受辞,勿加考掠:掠夺
D.恐吾军其后耳掎:牵制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当杀者宜先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可怪也欤
B.羽所以不敢遂进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而左将军于禁等军以霖雨水长羽所没。
身死人手,天下笑者,何也?
D.君典兵在外,专心忧公,有行父、祭遵风。

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满宠清正、廉洁、勇敢的一组是( ) (2分)
(1)宠一无所报,考讯如法(2)宠不治产业,家无馀财
(3)山水速疾,冀其不久(4)宠乃沉白马,与军人盟誓
(5)宠以为必诈,不与兵(6)宠会被书当入朝

A.(1)(3)(5) B.(1)(2)(4)
C.(2)(4)(6) D.(3)(5)(6)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面对收到监狱后有人为之说情的杨彪,满宠执法有度,最终得到了荀彧和孔融的谅解。
B.关羽攻打樊城,曹仁没有听信逃走来保全自己的规劝,而是采纳满宠的建议,决一死战。
C.吴国将领孙布派人到扬州请求投降,满宠识破了他的伎俩,阻止了王凌派兵迎接。
D.景初二年,因为年老,满宠被召回,迁升为太尉。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或谓仁曰:“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围未合,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
(2)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

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不超过6处)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将文言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3分)
译文:
即出黄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4分)
译文:
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3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傅介子,北地人也,因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
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服,言:“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介子至龟兹,复责龟兹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者从乌孙还,在此。”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
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
介子与士卒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出黄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列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贵族左右皆散走。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上乃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节选自《汉书•傅介子传》)
①龟兹qiū cí:西域古国名,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
②楼兰:西域古国名,曾经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现只剩遗迹,地处新疆若羌县北境。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责其王教匈奴杀汉使 遮:拦截
B.王服 谢:感激
C.于是,白之 遣:派遣
D.介子与士卒金币 赍:携带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介子认为龟兹、楼兰杀害过汉朝的使者,有损大汉威严,于是在元凤年间,他以骏马监的身份,请求出使大宛,依照诏令指责楼兰、龟兹国。
B.介子到了楼兰,以事实为依据指责楼兰教唆匈奴拦截杀害汉朝使者,楼兰王谢罪表示顺服。
C.介子路过楼兰时,发现楼兰王对身边的人没有防范之心,容易得手,于是请求前去刺杀他,想以此展示国威,表现了他对大汉的忠心。
E.介子刺杀楼兰分设计诱惑、秘密会谈、实施刺杀三个阶段,刺杀过程中集中表现了他的智慧和胆识。

拓展阅读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之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作者:明代·王世贞)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诈赵而其璧胁:威逼
B.大王弗予城,而赵璧绐:欺骗
C.令秦王怒,而相如于市僇:通“戮”,杀
D.臣请死于国就:接受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蔺相如完璧,人皆称之
②公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B.①入璧秦弗予城
②毕礼归之
C.①一璧之故而失信于天下
②则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D.①若劲渑池

②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作者“直”在赵国的一组是()
①入璧而秦弗予城②秦出城而璧归③璧入而城弗予
④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⑤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
⑥使舍人怀而逃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③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作者却不赞同这一看法。
B.作者认为秦国最初要得到和氏璧是虚情,借此来窥视赵国是实情。
C.作者认为蔺相如派手下的人怀揣和氏璧逃离,从而使理直的一方在秦国。
D.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他在渑池与秦国的强硬较量,柔韧使廉颇惭悟,就显出了他过人的才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