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躲藏。 |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迎:面对。 |
C.辽人常越境而汲汲:取水。 |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穿透。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 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 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 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③⑤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 ;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太师惊恐起拜。 |
B.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
D.何灌深谙西北边事,受到徽宗赞许。他任河东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徽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译文: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陈谨斋,字纯候。休宁有陈村,在县治西南山谷之间,俗尚淳朴,陈氏世居之。谨斋之曾祖仁琦,以孝悌称,为乡饮宾①。其子耀然、孙世墱,皆敦厚不欺为长者。世墱又为乡饮宾,仅一子志鋐,守其家法尤谨,故自号曰谨斋也。
谨斋以行贾往来江上,或居吴,或居六合、江浦。所居货尝大利矣,而辄舍去之,既去而守其货者,果失利,其明智绝人如此。而内事亲孝,养寡姊甚厚。姊亡,尽力上请获旌其节。在里则岁以米平,建陈氏宗祠,置祀田②,设为条制甚备;倡修邑乡贤祠③。其村南有巨溪,越溪道达婺源,而溪涨则阻为人患。谨斋为造舟设义渡,置田以供其费。在六合、江浦,遇公事所能为者,必以身先,如其在休宁焉。
其自奉甚简陋,而济人则无所惜。人或欺许之,夷然未尝较也。人或频以事求索之,辄应,未尝厌也。暇则以忠谨之道,训其家人,而未尝言人之过。少时,遇一术者为言:君某岁当少裕,某岁大裕,及他事成毁,后皆奇验。又言君当五十三岁死矣!故谨斋至五十,即归卧陈村不出以待终。然寿七十八乃没,人谓其修善延也。既没,而其家不失长者风,谨斋之教也。
谨斋子四人:有灏、文龙、有泗,皆笃谨为善人,皆先人卒;惟幼子有涵送其终,时年五十矣,而以尽礼致毁有称。有涵之子兆麒,从姚鼐学为文,尝为鼐述谨斋之行。
姚鼐曰:谨斋生平皆庸行,无奇诡足骇人者;然至今人我称之者,以其诚也。夫使乡里常多善人,则天下之治,无可优矣。如谨斋者,曷可少哉!曷可少哉!
(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有删改)
【注】①乡饮宾:主持乡饮酒礼的贤者。②祀田:以田租收入供祭祀用的田。③贤祠:供奉先贤的祠堂。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其明智绝人如此绝:超过 |
B.夷然未尝较也夷:坦然 |
C.尽力主请获旌其节旌:表彰 |
D.及他事成毁毁:诽谤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陈谨斋有“长者”之风的一组是()
①守其家法尤谨②所居货尝大利矣,而辄舍去之
③而内事亲孝,养寡姊甚厚④谨斋为造舟设义渡,置田以供其费
⑤故谨斋至五十,即归卧陈村不出以待终⑥时年五十矣,而以尽礼致毁有称
A.①③④ | B.①③⑥ | C.②④⑤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村民俗淳朴,陈谨斋的祖上几辈人都是贤良之人。这些因素对陈谨斋的高尚品性的形成不无影响。 |
B.陈谨斋做官时,有时会居住在六合、江浦,在这两地,他遇到力所能及的事也会率先去做,就像在家乡一样。 |
C.陈谨斋受人欺骗也不计较,耐心帮助多次求他办事的人。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性格温和敦厚的人。 |
D.文末姚鼐对陈谨斋的评价先抑后扬。先指出他一生没有突出的成就,再称颂他为人坦诚、德行高尚。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暇则以忠谨之道,训其家人。
(2)从姚鼐学为文,尝为鼐述谨斋之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司马池,字和中。少丧父,家赀数十万,悉推诸父,而自力读书。后中第,授永宁主簿。出入乘驴。与令相恶,池以公事谒令,令南向踞坐不起,池挽令西向偶坐论事,不为少屈。历建德、郫县尉。蜀人妄言戍兵叛,蛮将入寇,富人争瘗①金银逃山谷间。令闾丘梦松假他事上府,主簿称疾不出,池摄县事。上元张灯,乃纵民游观,凡三夕,民心遂安。
调郑州防御判官、知光山县。禁中营造,诏诸州调竹木,州符期三日毕输。池以土不产大竹,转市蕲、黄,非三日可致,乃更与民自为期,约过不输者罪之,既而输竹先诸县。
枢密使曹利用奏为群牧判官,辞不就,朝廷固授之。利用尝委括大臣所负进马价,池曰:“令之不行,由上犯之。公所负尚多,不先输,何以趣他人。”利用惊曰:“吏绐②我已输矣。”亟命送官,数日而诸负者皆入。利用贬其党畏罪徒而毁短者甚众池独扬言于朝称利用枉朝廷卒不问。
内侍皇甫继明给事章献太后阁,兼领估马司,自言估马有羡利,乞迁官。事下群牧司,阅无羡利。继明方用事,自制置使以下皆欲附会为奏,池独不可。除开封府推官,敕至阁门,为继明党所沮③,罢知耀州。
召知谏院,上表恳辞。仁宗谓宰相曰:“人皆嗜进,而池独嗜退,亦难能也。”加直史馆,复知凤翔。有疑狱上谳,大理辄复下,掾④属惶遽引咎。池曰:“长吏者政事所繇⑤,非诸君过。”乃独承其罪,有诏勿劾。
池性质易,不饰厨传⑥,剸剧⑦非所长,又不知吴俗,以是谤讥闻朝廷。转运使江钧、张从革劾池决事不当十余条,及稽留德音,降知虢州。初,转运使既奏池,会吏有盗官银器,械州狱,自陈为钧掌私厨,出所卖过半;又越州通判载私物盗税,乃从革之姻,遣人私请。或谓池可举劾以报仇,池曰:“吾不为也。”人称其长者。
(节选自《宋史》卷一百零四 列传第五十七,有删改)
瘗(yì):掩埋,埋藏。 ②绐(dài):欺哄。 ③沮:阻止。 ④掾: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 ⑤繇(yáo):劳役。⑥厨传: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驿站。⑦剸(tuán)剧:治理烦乱事务。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市蕲、黄,非三日可致市:购买 |
B.何以趣他人趣:催促 |
C.除开封府推官除:解除 |
D.会吏有盗官银器会:适逢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池以公事谒令臣以供养无主 |
B.令之不行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C.乃独承其罪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固请 |
D.自陈为钧掌私厨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述了司马池在任各种职务期间与同僚、百姓、属下等的交集过程以及处理政务中的多个史实,从不同角度表现其为政能力和处世品格。 |
B.司马池曾两次恳请官职,在当时的官场实为难得;司马池为人耿直,做事正派,虽被江钧、张从革等谤议弹劾,但他不报私仇,可见其长者风度。 |
C.本文采用历史传记文学的通常写法,不仅材料丰富真实,细节生动形象,语言质朴凝练,而且通过作者对人物的客观公允的评价,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
D.文章以正面刻画人物为主,兼有对比描写、侧面衬托,如写“蜀人妄言戍兵叛,蛮将入寇”时,县令、主簿皆不理政,而司马池却独撑局面,安定人心。 |
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5处)
利用贬其党畏罪徒而毁短者甚众池独扬言于朝称利用枉朝廷卒不问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元张灯,乃纵民游观,凡三夕,民心遂安。
②仁宗谓宰相曰:“人皆嗜进,而池独嗜退,亦难能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
B.惑矣 惑:疑惑 |
C.不耻相师耻:以……为耻 |
D.官盛则近谀 谀:阿谀、奉承 |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
D.古之人不余欺也 |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
B.第二段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分三层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社会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
C.第二段是从反面的角度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 |
D.作者对于那些比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看不起他们的“今之众人”,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
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①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呢题。
张洞字仲通,开封祥符人。父惟简,太常少卿。洞为人长大,眉目如画,自幼开悟,卓荦不群。惟简异之,抱以访里之卜者。曰:“郎君生甚奇,后必在策名,当以文学政事显。”既诵书,日数千言,为文甚敏。未冠,哗然有声,遇事慷慨,自许以有为。时,赵元昊叛扰边,关、陇萧然,困于飞挽,且屡丧师。仁宗太息,思闻中外之谋。洞以布衣求上方略,召试舍人院,擢试将作监主簿。
寻举进士中第,调涟水军判官,遭亲丧去,再调颍州推官。民刘甲者,强弟柳使鞭其妇,既而投杖,夫妇相持而泣。甲怒,逼柳使再鞭之。妇以无罪死。吏当夫极法,知州欧阳修欲从之。洞曰:“律以教令者为首,夫为从,且非其意,不当死。”众不听,洞即称疾不出,不得已谳于朝,果如洞言,修甚重之。
英宗即位,转度支员外郎。英宗哀疚,或经旬不御正殿,洞上言:“陛下春秋鼎盛,初嗣大统,岂宜久屈刚健,自比冲幼之主。当躬万机,揽群材,以称先帝付畀之意,厌元元之望。”
大臣亦以为言,遂听政。
诏讯祁国公宗说狱,宗说恃近属,贵骄不道。狱具,英宗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洞曰: “宗说罪在不宥。虽然,陛下将惩恶而难暴之,独以其坑不辜数人,置诸法可矣。”英宗喜曰:“卿知大体。”洞因言:“唐宗室多贤宰相名士,盖其知学问使然。国家本支蕃衍,无亲疏一切厚廪之,不使知辛苦。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宗室缘是怨洞,痛诋訾言,上不罪也。
转司封员外郎、权三司度支判官。对便殿称旨,英宗遂欲选用,大臣忌之,出为江西转运使。江西荐饥,征民积岁赋,洞为奏免之。又民输绸绢不中度者,旧责以满匹,洞命计尺寸输钱,民便之。移淮南转运使,转工部郎中。淮南地不宜麦,民艰于所输,洞复命输钱,官为籴麦,不逾时而足。未几卒,年四十九。(节选自《宋史·张洞传》)
【注】①卓荦(luò):卓越出众。②困于飞挽:指粮草运送不便。③元元:百姓,平民。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遭亲丧去,再训颍州推官去:前往 |
B.史当夫极法当:判罪 |
C.厌元元之望厌:满足 |
D.又民输绸绢不中度者中:符合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与例句中划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惟简异之,抱以访里之卜者
A.《齐谐》者,志怪者也 |
B.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
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D.齐彭殇为妄作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洞以布衣求上方略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
B.夫为从,且非其意,不当死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
C.洞因言:“唐宗室多贤宰相名士……”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D.官为籴麦,不逾时而足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洞从小与众不同,还没有行加冠礼,就名声响亮;赵元昊叛乱侵扰边境,张洞请求向皇帝进呈方法谋略,被宋仁宗召到舍人院考试,并得以提拔任用。 |
B.张洞调任颍州推官时,百姓刘柳鞭打妻子致其死亡被判极刑,张洞坚持认为刘柳是从犯,不应为死罪,朝廷评议结果与张洞一致;知州欧阳修十分器重他。 |
C.宋英宗即位后居丧哀痛,多日不朝,在张洞及大臣劝谏下才上朝理政;宗说骄横无道,犯事定罪,张洞揣摩英宗的心意,建议从轻处罚,英宗夸他识大体。 |
D.张洞对答策问符合皇上心意,英宗想要重用他,但凶大臣忌恨,只好让他出朝到地方任职:任职期间,张洞做出了诸如免除拖欠赋税等符合百姓利益的事情。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诵书,日数千言,为文甚敏。
(2)狱具,英宗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
(3)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独 乐 园 记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蔬(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①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②,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③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⑤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①鹪鹩(jiāo liáo):一种鸟。②“若夫”四句:语出《庄子·逍遥游》。③迂叟:作者自称。④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⑤纴(rèn):纺织。
4.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疏水为五派, 注沼中若虎爪 疏:疏通 |
B.厚其墉茨, 以御烈日 厚:巩固 |
C.围三丈,揽结其杪 杪:树枝 |
D.濯热盥手,临高纵目 盥:洗手 |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作者“独乐”情趣的一组是()
①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 ②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 ③开户东出,南北轩牖, 以延凉飔 ④志倦体疲, 则投竿取鱼,执纴采药⑤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⑥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②④⑤ | D.①③⑥ |
下列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用孟子、孔子、颜子、庄子等人关于乐趣的论述,目的是通过对比比较,引出对独乐园的描写, 并肯定了庄子论断的正确。 |
B.作者精心具体地描绘了独乐园的布局及构筑,每一处都突出了他对独乐园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在建筑设计上的造诣很深。 |
C.整篇作品,不论是对独乐园的写景状物还是抒情议论,除作者外,没有提及第二位家人或友人,这一构思符合文章“独乐之趣”的宗旨。 |
D.本篇名为叙写作者居住于“独乐园”的种种乐趣,实则表达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退隐洛阳的孤独寂寞、愤世嫉俗、不再出仕的情感。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