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首先庆普,汉世传《礼》,世所谓庆氏学。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曾祖齐,仕吴为名将。祖景,灭贼校尉。父邵,中书令,为孙皓所杀,徒家属边郡。循少婴家难,流放海隅,吴平,乃还本郡。操尚高厉,童龀不群,言行进止,必以礼让,国相丁乂请为五官掾。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后为武康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回避岁月,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政教大行,邻城宗之。然无援于朝,久不进序。著作郎陆机上疏荐循曰:“伏见武康令贺循德量邃茂,才鉴清远,服膺道素,风操凝峻,历试二城,刑政肃穆。前蒸阳令郭讷风度简旷,器识朗拔,通济敏悟,才足干事。循守下县,编名凡悴;讷归家巷,栖迟有年。皆出自新邦,朝无知己,居在遐外,志不自营,年时倏忽,而邈无阶绪,实州党愚智所为恨恨。臣等伏思台郎所以使州,州有人,非徒以均分显路,惠及外州而已。诚以庶士殊风,四方异俗,壅隔之害,远国益甚。至于荆、扬二州,户各数十万,今扬州无郎,而荆州江南乃无一人为京城职者,诚非圣朝待四方之本心。至于才望资品,循可尚书郎,讷可太子洗马、舍人。此乃众望所积,非但企及清途,苟充方选也。谨条资品,乞蒙简察。”久之,召补太子舍人。……及陈敏之乱,诈称诏书,以循为丹阳内史。循辞以脚疾,手不制笔,又服寒食散,露发袒身,示不可用,敏竟不敢逼。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或有老疾,就加秩命,惟循与吴郡朱诞不豫其事。及敏破,征东将军周馥上循领会稽相,寻除吴国内史,公车征贤良,皆不就。
《晋书•贺循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循少婴家难,流放海隅                     婴:婴儿
B.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                      课:考核
C.器识朗拔,通济敏悟                         拔:高大
D.谨条资品,乞蒙简察                         条:列举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贺循“刑政肃穆”和不能升迁原因的一组是(   )
A.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                     无援于朝,久不进序
B.言行进止,必以礼让                         居在遐外,志不自营
C.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                     壅隔之害,远国益甚
D.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                     出自新邦,朝无知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循小时候的言谈举止就不同凡响,做了官以后,以宽宏仁义为立身之本,从不讲究上级对他政绩上的考核。
B.武康当地风俗实行厚葬,遇到有忌讳的时日,就停殡不葬,贺循做了武康令以后,移风易俗,加以禁止,邻近的城邑都效法学习。
C.贺循长久不能晋升官职,陆机上疏推荐,对贺循大加赞扬,认为他完全可以做太子洗马或太子舍人,过了很久才被召补为太子舍人。
D.陈敏作乱的时候,要贺循做丹杨内史,贺循推说自己脚上有毛病,手不能握笔,还服下寒食散,披发露身来表示自己不能任用。
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政教大行,邻城宗之。然无援于朝,久不进序
译文:                                
                                    
(2)居在遐外,志不自营,年时倏忽,而邈无阶绪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喜从游,遇长沮、桀溺、荷蓧丈人。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於于耳。”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陵暴孔子陵暴:欺侮凌辱
B.可以比众比众:使众人信服
C.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得过:能够拜访
D.君子死而冠不免 不免:不可避免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人而不仁,如礼何
B.因门人请为弟子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恭以敬,可以执勇何以伐为
D.闻之而驰往之三子告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性情鄙野,好勇逞强,后来拜孔子为师,又跟着周游列国,子路得到季氏任用后,孔子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子路已不是一般的臣子,能称作是大臣。
B.孔子教导子路,要管理好一个国家,首先要以身作则,才能让百姓辛勤工作:认为义比勇更为重要,如果有勇无义,那么君子作乱,小人为盗。
C.孔子不赞赏子路的有勇无谋,曾指出“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并预言“若由也,不得其死然”,所以孔子听说卫国发生内乱料定子路必死。
D.卫国宫廷发生内乱,子路本来已经躲过一劫,其时子羔还告诫子路“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但子路还是挺身而出,最后舍生取义,忠勇可嘉。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②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韦安石,京兆万年人。曾祖孝宽,为周大司空、郧国公。祖津,隋大业末为民部侍郎,与元文都等留守洛,拒李密,战上东门,为密禽。后王世充杀文都而津独,密败,复归洛。世充平,高祖素与津善,授谏议大夫,检校黄门侍郎,陵州刺史,卒。父琬,仕为成州刺史。
安石明经,调乾封尉,雍州长史苏良嗣器之。永昌元年,迁雍州司兵参军。良嗣当国,谓安石曰:“大才当大用,徒劳州县可乎?”荐于武后,擢膳部员外郎,迁并州司马,有善政,后手制劳问,陟拜德、郑二州刺史。安石性方重,不苟言笑,其政尚清严,吏民尊畏。
久视1中,迁文昌右丞,以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兼太子左庶子,仍侍读,寻知纳言事。时二张2及武三思横,安石数折辱之。会侍宴殿中,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博塞3后前,安石跪奏“商等贱类,不当戏殿上。”顾左右引出,坐皆失色,后以安石辞正,改容慰勉。
睿宗立,授太子少保,改封郇国,复为侍中、中书令,进开府仪同三司。太平公主有异谋,欲引安石,数其婿唐晙邀之,拒不往。帝一日召安石曰朝廷倾心东宫卿胡不察对曰太子仁孝天下所称且有大功陛下今安得亡国语此必太平公主计也。”帝矍然曰:“卿勿言,朕知之。”主窃闻,乃飞变,欲讯之,赖郭元振保护,免。迁尚书右仆射兼太子宾客、同三品,俄罢政事,留守东都。
会妻薛怨婿婢,笞杀之,御史中丞杨茂谦所劾,下迁蒲州刺史,徙青州。安石在蒲,太常卿姜皎有所请,拒之。皎弟晦为中丞,安石昔相中宗,受遗制,而宗楚客、韦温擅削相王辅政语,安石无所建正,讽侍御史洪子舆劾举,子舆以更赦不从。监察御史郭震奏之,有诏与韦嗣立、赵彦昭等皆贬,安石为沔州别驾。皎又奏安石护作定陵,有所盗没,诏籍其赃。安石叹曰:“祗须我死乃。”发愤卒,年六十四。开元十七年,赠蒲州刺史。天宝初,加赠左仆射、郇国公,谥文贞。二子:陟,斌。(《新唐书》)
【注】1.久视:唐代年号。 2.二张: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二兄弟。3.博塞:博戏,下棋的一类的游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王世充杀文都而津独免:幸免
B.安石明经举:提出
C.时二张及武三思横宠:恃宠
D.主窃闻,乃飞变构:图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御史中丞杨茂谦所劾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B.数其婿唐晙邀之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安石昔相中宗斧斤时入山林
D.祗须我死乃今老矣,无能为也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述了韦安石人生的起伏,有平步青云的时光,辅佐过武后、中宗、睿宗,晚年因得罪小人而一再遭诬陷,最后忧愤而亡。
B.雍州长史苏良嗣器重韦安石,向武后举荐他,韦安石被任命为膳部员外郎,他为官有政绩,朝廷经过长期的考察,最终提拔他为文昌右丞。
C.韦安石为人刚正不阿,对倚仗武后宠信而胡作非为的武三思及张易之二兄弟,他也毫不留情,多次指责羞辱他们。
D.太平公主准备谋反,想要拉拢韦安石,因韦安石拒绝了她,并且得知韦安石在睿宗那里揭发她的阴谋,于是要抓捕审讯他。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帝一日召安石曰朝廷倾心东宫卿胡不察对曰太子仁孝天下所称且有大功陛下今安得亡国语此必太平公主计也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顾左右引出,坐皆失色,后以安石辞正,改容慰勉。
(2)皎又奏安石护作定陵,有所盗没,诏籍其赃。

翻译下列句子
(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2)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10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选出与“寡人之于国也”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移其粟于河内

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用比喻的方式,指出梁惠王的“补救灾区”的方式不是好方法 。
B.孟子用比喻的方式,指出梁惠王所用的“爱民”的临时措施,与邻国之政实际上是“五十步”与“百步”之比。
C.孟子用打仗为例,指出梁惠王没有实行仁政 。
D.孟子用打仗为喻,指出梁惠王对人民“让步”太少。

翻译下面两个句子(每句3分)
1).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2).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限划8处)。
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儿女私情耳东坡少游皆是情余于词耆卿辞余于情解人自辨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