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一个真核基因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示,对该基因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
| A.非编码区是外显子,编码区是内含子 | B.非编码区对该基因转录不发挥作用 |
| C.编码区是不连续的 | D.有三个外显子和四个内含子 |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
| B.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
| C.种群是物种的繁殖单位和生物进化的单位 |
| D.种群密度和数量动态是种群特有的特征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种群及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并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 |
| B.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仍然可能发生改变 |
C.研究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控制有害动物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控制在“ ”值左右最有效 |
| D.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
生活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Abert松鼠被一条河流分成了2个种群.南北岸的松鼠经过大约一万年的演变,在形态和体色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差异.下列说法不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的是()
| A.两岸食物和栖息条件的不同,导致两个种群基因突变的方向不同 |
| 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松鼠形态和体色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
| C.两个种群形态和体色的差异,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
| D.河流的阻隔使南北岸松鼠的基因交流受阻,导致基因库差异加大 |
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合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
| B.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一切可选择的原材料 |
| C.喷洒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 |
| D.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
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
| B.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 |
| 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不仅仅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
|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