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二)文言文阅读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_
.选出句式与“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

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B.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C.书非借不能读也 D.陈胜者,阳城人也。

.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
A ①度已失期 ②关山度若飞       
B ①等死,死国可乎 ②且与欲常马等不可得
C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 ①扶苏以数谏故 ②珠可历历数也
.陈胜、吴广举行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而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天大雨:__________         (2)楚人之:__________       
(3)置人所鱼腹中:____________ (4)卒中往往     ____
.翻译句子:
(1)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发动舆论准备的?
.如果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没有遇到大雨,也没有延误期限,还会有百姓起义吗?说说你的观点,并简要阐明理由。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蜀贾卖药
刘基
蜀贾三人,皆卖药于市。其一人专取良,计入以为出,不虚价,亦不过取赢。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价之贵贱,惟买者之欲,而随以其良不良应之。一人不取良,惟其多。卖则贱其价,请益则之,不较;于是争之,其门限,月一,岁余大富。其兼取者,趋少缓,再期,亦富。其专取良者,肆日中如宵,旦食昏不足。
郁离子见而叹日:“今之为士者,亦若是夫!昔楚鄙三县之尹三:其一廉,而不获于上官,其去也,以僦舟,人皆笑,以为痴。其一择可而取之,人不其取,而称其能贤。.其_无所不取,以交于上官,子吏卒而宾富民,则不待三年,举而任诸纲纪司,虽百姓亦称其善,不亦怪哉!
对下列加点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请益则之,不较益:增加
B.于是争之趋:前往
C.其门之限,月一易:交易
D.人不其取尤:指责

对下面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岁余大富②旦食昏不足③其门限④举而任诸纲纪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下列对文中意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只出售品质好的药材且不过分营利的商人,其店铺中午就像晚上一样冷清。
B.好的和不好的药材都卖的商人,因为一切为顾客着想,最终也富了起来。
C.专卖品质不好的药材的商人,因其价格便宜,人们争相购买。
D.清廉的县尹,离任时,没有钱来租赁船只,被人耻笑。

古诗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然后做题。(共12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予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臣之妻臣:(2)王之甚矣:
(3)吾妻之我者:(4)长跪而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知不如徐公美
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B.此所谓战胜朝廷
告之帝(《愚公移山》)
C.皆美于徐公
威天下不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臣妻私臣

有孔明,犹鱼之有水(《隆中对》)
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根据甲段的内容,说说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两段选文都表现了人物的机智善辩,但又各有不同。甲文邹忌在进谏时运用讽谏艺术说服齐王;乙文中的唐雎则采用的方式,使秦王不敢轻举妄动。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日中()(2)日中不至,则是无()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中看出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请你举出2个以上这样的事例来

文言文阅读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解释加点字词。
(1)有嘉肴(2)不知其
(3)然后能自强(4)教学相
句子翻译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处朗读节奏,划两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诗文
【甲】水陆草木之花,。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 可爱者甚 ()(2) 清涟而不妖()
(3)陶后有闻()(4)到山花烂漫时()
翻译下面的句子。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甲】文用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