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甲)诗: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乙)诗:陆游《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①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轩:打开窗户 具鸡黍:准备好饭好菜
B.过:访,探望 郭:古代外城墙
C.就:靠近 桑麻:桑树和黄麻
D.无时:随时 春社:指古代立春后祭祀土神的活动。这里指举行春社的日子
②翻译下列句子
还来就菊花: 。
箫鼓追随春社近: 。
③判断下面对这首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两首诗都是律诗,都描绘了作者作客农家的情形,但它们所表达的感情有差异,(甲)诗主要表达了老朋友之间诚挚的友谊,(乙)诗主要表达了对农家好客习俗和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 )
B.两首诗的首联都是写作者受邀到农家作客的情形,(甲)诗中的“具鸡黍”、(乙)诗中的“腊酒浑”、“足鸡豚”,都反映了待客之简朴,从侧面说明农家之贫困。( )
C.两首诗的颔联都是写景的名句,都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田园风景画,而且都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
D.两首诗的尾联都是以佳节再次重游的愿望来写分别时的感慨,都表达了作者希望归隐田园的意趣。( )
阅读理解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首诗表达出来诗人的思想感情是()
A.悲伤流泪 | B.离愁别绪 | C.深厚情谊 | D.黯然伤别 |
对本诗首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 |
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
【甲】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这两首诗的诗人对秋天的感受有何不同?
请说说【乙】诗中“山山黄叶飞”这句诗写景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这首诗抒发的情感是。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和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句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之处?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下面对《狱中题壁》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注释:张俭,东汉桓帝时任督邮,因上书弹劾仗势作恶的官宦而被朝廷通缉,流亡途中望门投止,人们看重他的声望品行,都冒着危险接纳他;杜根,东汉安帝时任郎中,因要求还政于皇帝而触怒邓太后,被命摔死,因执行人手下留情,未死。)
A.这首七言绝句写于一百年前,是“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的绝命诗。 |
B.“狱中题壁”四个字点明了作诗的地点和人物。 |
C.一、二句巧用典故,“张俭”“杜根”都是东汉名士。这一句是设想逃亡中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救护。 |
D.末句“去”指康有为、梁启超等,“留”指自己。作者以“昆仑山”喻指去留二者都肝胆相照,同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 |
诗歌赏析。(第7题,共2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 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