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开展主题为“共绘蓝图——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请全国人民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出谋划策。
材料一: 为适应信息跨时代的特点,发改委与电信部门合作,设置公众手机短信建言献策的平台,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的工具使建言献策活动更加灵活,更加便利。还专门设立了信箱,公民可以通过传统的纸质信件参与建言献策。还组织多种多样的调查研究活动,深入到社区、企业、医院、农村,就群众关心的问题直接去听取意见。
材料二: 人民网“我为‘十二五’建言献策”的专栏推出来后,“强国论坛”、“人民微博”、“手机人民网”的网友留言均不断刷新。从网民的留言中看出民众参政议政的热情越来越高,参政议政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各大网站的建言献策留言,都是建设性的意见居多,而过去常见的“愤青帖”、“骂人帖”、“发泄帖”却少了。这是民意表达渠道畅通的结果。
材料三:广大网友也纷纷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其中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问题位列网友关注热度排行榜的前三位。某网友提出:调整收入分配是应该的,一定要务实!但我认为首先需要解决的是高收入人群的税收问题,只有先解决税收问题,才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1)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我为‘十二五’建言献策”活动,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请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结合材料二予以说明。
(2)请运用“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对“只有先解决税收问题,才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观点进行评析。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7分)“用工荒”是20I 1年最热的词之一,上至政府部门,下到厂矿企业、普通百姓,都给予了空前的关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沿海地区有60%的出口型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用工荒”现象。专家分析,导致“用工荒”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国经济回暖,企业用工需求量增大;二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三是薪酬待遇过低、城市生活成本高;四是新生代农民工不愿做普工;五是“用工荒”一方面集中在电路制造、机械加工、服装制鞋等低端制造业上,另一方面先进制造业等高端行业,用工需求也不足。
(1)运用哲学的有关知识,谈谈你从专家对“用工荒”原因的分析中得出哪些结论?(7分)
材料二:河南省某县党委、县政府积极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工程”,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优化农民工创业环境,为返乡创业者提供项目和信息服务,从行政审批、土地使用、贷款贴息、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对返乡人员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2)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该县委、县政府做法的正确性。(10分)

(17分)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合作与交流等活动,这既有利于促进我斟综合实力的增强,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探讨与争鸣】
2011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给世界经济增添了很多变数。中国政府表示,全球应致力于确保金融市场稳定。中国相信欧洲完全有智慧、有能力解决债务问题,中国一直支持欧洲为应对债务危机冲击、实现经济复苏作出的努力。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请你就如何应对欧洲债务危机提出几条建议。(8分)
【交流与创新】
百老汇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成功推出中文版,在京沪连演一百多场后,加入了粤语台词登陆广州大剧院;中国国粹油画精品展第一次走进联合国总部,中国传统京剧人物,借西方油画技法,令大洋彼岸的观众惊艳。可见,要进一步增强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需要解放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只有创新,才有影响力。
(2)结合材料,说说文化“只有创新,才有影响力”的辩证法依据。(9分)

(18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决定》起草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中央要求,《决定》起草要充分发扬民主,注意吸收各方面意见,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5月上旬,文件起草组组成8个调研组,分赴12个省市和部队开展调研。文件起草组在充分吸收和采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文件框架提纲和《决定》初稿。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多次审议,提出重要修改意见。经反复修改,形成《决定》征求意见稿。这期间,胡锦涛同志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
材料二:全会深入研究我国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_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决定》起草要充分发扬民主的必然性。(9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十七届六中全会制定《决定》的合理性。(9分)

材料一:入世10年,中因国内生产总值从11万亿元增至近40万亿元人民币;服务贸易开放部门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出口增长了4.9倍,进口增长了4.7倍;中国已经与世界上23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贸易伙伴;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9.8%。“入世”让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物美价廉的商品为国内外消费者带来了巨大实惠。
材料二:入世是中田的第二次改革开放。10年来,中国按规规则办事,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迅速而彻底地清理修订了相关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制度。“入世效应”从单纯的贸易领域向其他领域扩展,推动了各项改革,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中国“入世”10年来的实践体现的世贸组织宗旨是什么?(6分)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入世是中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观点的正确性。(6分)

材料一: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其著作《资本主义与自由》中说:“看不见的手推动社会进步的效力比看得见的手治理衰退的效力更太”。但新自由主义政策在拉美的实施,却使拉美陷入严重的困境;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助长了金融自由化,是导致2008年从美国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
材料二: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刺激经济的政策,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金融监·管措施,以降低市场和债务风险。针对这些举措,有人提出“凯恩斯又将灿烂”,“新自由主义必将遇冷”。
(1)新自由主义在实践中屡遭重创,这说明了什么?(6分)
(2)你对“凯恩斯又将灿烂”、“新自由主义必将遇冷”是怎样认识的?(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