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有机食品是国际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它从认证到生产再到上市销售,都有一套严苛的检测认定程序,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而成,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现在购买有机食品的人越来越多,市场销量不断增加。某校学生决定围绕有机食品撰写一份调查报告。他们到当地大型超市进行市场调查,得到以下数据:
|
普通食品 |
有机食品 |
||
|
价格(元/千克) |
日销量(千克) |
价格(元/千克) |
日销量(千克) |
小白菜 |
3 |
1 000 |
11 |
50 |
黄瓜 |
5 |
400 |
20 |
30 |
猪肉 |
24 |
3 000 |
80 |
60 |
鸡蛋 |
9 |
800 |
36 |
20 |
面粉 |
4 |
5 000 |
50 |
200 |
大米 |
4 |
10 000 |
50 |
500 |
(1)请在对上述经济现象分析的基础上,试写出调查报告的相关观点。
材料二 同学们在进一步调查中发现,有机食品市场认证机构泛滥、部分认证机构不具备资质,有些企业用普通食品冒充有机食品,有些消费者由于缺乏对有机食品的了解,轻信商家的促销宣传,盲目购买,事后发现是假货,自认倒霉。
(2)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解决有机食品市场存在的上述问题出谋划策。
胡锦涛在伦敦金融峰会上指出:“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继续显现,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支撑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根基没有动摇。”
运用经济学常识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基本态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主要原因。
比较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和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
自2010年1月1日正式启动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中国与东盟合作带来新机遇。2010年1月-9月,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达2113.1亿美元,同比增长43.7%。2016年后,自贸区建设将进入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的第三阶段。温家宝总理强调,双方共同努力,力争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并提议将2011年确定为“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
(1)如何正确认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和发展的必要性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我国应怎样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和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A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图
图1 1980-2010年A省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
图2 1980-2010年A省居民收入占GDP的百分
(1)图1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
(2)结合图2的信息说明如何解决图1反应的经济问题?
恩材料一: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2000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1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
材料二: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60万人。据调查,制约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有:(1)观念因素:93%的大学生不选择毕业后创业;(2)区域因素:78%的大学生不愿意毕业后去西部就业;(3)能力因素:55%的大学生素质不能适应社会需要;(4)信息因素:29%的大学生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就业信息。
材料一表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说明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