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鸮的下列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分别用A、a和B、b表示)控制.其中一对基因(设为A、a)具有某种纯合致死效应。现有一绿色有纹雕鸮与一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l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比例为l︰l。当F1的绿色无纹雕鸮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有纹︰黄色有纹=6︰3︰2︰l。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雕鸮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 。
(2)F1的绿色无纹雕鸮彼此交配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 ,占其后代的比例为 。
(3)Fl中的黄色无纹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
(4)现有一黄色无纹雕鸮与一绿色有纹雕鸮作亲本交配,子代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请以遗传图解形式表示该杂交过程和结果。
图一表示土壤中镉化物严重污染地区,通过栽种吸镉植物回收镉化物的实验流程;图二表示两种植物对土壤中镉化物吸收能力的测试结果及干物质燃烧的气化温度。已知镉化物的气化温度420℃。请回答。
(1)土壤中的重金属可以通过 逐级富集,从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2)研究表明,某些植物能促使吸收来的重金属与 、有机酸等结合而分别沉积到细胞壁和液泡等处,并依靠 (细胞结构)的功能,使污染物与体内的敏感分子或部位隔离,不干扰正常的细胞代谢。对栽培的此类植物要及时收割,否则,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可能通过 等途径重返土壤中。
(3)如果图中气体过量排放至大气,将加剧 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部分气体及灰分物质重新进入栽培区再度被利用的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4)两种植物的根对镉化物吸收有差异的具体原因是细胞膜上 。你认为治理并回收镉化物适宜选择的植物是 ,理由有 。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台风、酷热、暴雨等极端天气越来越多,科学家普遍认为,这与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的浓度持续上升而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密切相关。
(1)请指出人类社会中的一项可以导致大气中CO2浓度上升的活动:______________。
(2)气温升高,某些植物生长受阻,下图一提示造成这种状况的一种原因,即高温不利于_______________。
(3)有研究表明,每当一种植物灭绝后,由于_______________或栖息环境受破坏,可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多种动物灭绝。因此气候变暖可能降低_____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4)在高温环境中,植物能通过释放脱落酸来促进休眠。上图二表示一个验证脱落酸促进叶片脱落的实验,1~4是剪去叶片的叶柄,对1做了如图所示的处理,那么,应选择______作为对照组,处理是__________。
(5)脱落酸能抑制种子萌发,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探究这两种激素在大麦种子a-淀粉酶的合成上是否存在拮抗作用,步骤见以下图解。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
下图甲表示自然界中某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图乙表示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种群实际大小。
图甲图乙
(1)图甲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 型曲线,图乙中物种 最可能符合这种增长模型。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甲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 。
A.食物和天敌 B.气候和传染病
(3)图乙所示的生态系统中, 物种的种内斗争最剧烈。1、2、3三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为 。
(4)若图乙中的1、2、3三个物种构成一条食物链,则应该是 。
某山区于25年前发生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该地区25年间没有人类活动的干扰,经过演替形成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整个过程中,生物种类、数量及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稳定性提高。
(2)严重的森林火灾会破坏生态平衡,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对该生态系统是有利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人员在该地区发现了有药用价值的五味子,可食用的榛蘑、榆黄蘑,以及矮鹿、狼等多种生物。若要调查五味子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__________法进行调查。
(4)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除了供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外,还能够提供给____________和流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图2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麻雀与蝗虫的种间关系是 。
(2)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全部迁走,则草的多样性会 。鹰和野兔虽为捕食关系,但二者却在草 原上长期共存,不断发展,这种现象叫做 。
(3)图2中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字母作答),表示蚕丝中所含的能量来 自蚕中的 (字母作答),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字母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