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λ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1年乌鸦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 |
B.第3年和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 |
C.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大 |
D.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
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
B.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
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
D.我国钓鱼岛、黄岩岛附近海域每年实行“禁渔期”,既有利于获得较大的捕捞量,也有利于鱼类资源再生 |
某兴趣小组将生物园里的二倍体黄瓜的雌花分四组,处理方法如下表。其中最可能获得二倍体无子黄瓜的处理
组别 |
甲 |
乙 |
丙 |
丁 |
处理 |
自然 状态 |
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柱头。 |
开花前套上纸袋,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柱头,然后再套上纸袋。 |
开花前套上纸袋,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柱头,然后再套上纸袋。 |
注:黄瓜是雌雄异花植物
A.乙组 B.乙组和丙组
C.丙组 D.丙组和丁组
如图是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f小于2f |
B.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生长素浓度大于h时抑制生长 |
C.若植物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表现出根向地性,测得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g,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可能为2f |
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 |
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植物激素无关的是
A.培育无子番茄 |
B.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 |
C.棉花摘心 |
D.果树整枝修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