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人),不识干戈。”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澶渊之盟
A.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 B.促使了宋辽人口增长 |
C.促进了北方畜牧业的发展 | D.维持了宋辽间长久的和平关系 |
下列经世致用的思想中,最能体现17、18世纪社会发展潮流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D.工商皆本 |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
某小组在对古代中国一朝代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曾搜集到以下一条重要史料:“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该小组所研究的朝代
A.打破了长期实行的世卿世禄制度 |
B.开始采取分割相权的方式加强皇权 |
C.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 |
D.哲理化的儒学思想已逐渐趋于僵化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这种新现象对当时思想界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强调“重义轻利 | B.提出“工商皆本” |
C.主张“经世致用” | D.批判君主专制 |
近代一位思想家曾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B.带有浓厚的民主色彩 |
C.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 D.反对君主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