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下列三个反应:①Cl2+FeI2===FeCl2+I2 ②2Fe2++Br2===2Fe3++2Br- ③Co2O3+6HCl===2CoCl2+Cl2↑+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中的氧化产物分别是I2、Fe3+、CoCl2 |
B.根据以上方程式可以得到氧化性Cl2>Fe3+>Co2O3 |
C.可以推理得到Cl2+FeBr2===FeCl2+Br2 |
D.在反应③中当1 mol Co2O3参加反应时,2 mol HCl被氧化 |
甲、乙、丙、X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4种物质,其转化关系符合图。其中甲和X可能是
A.甲为Fe、X为Cl2 |
B.甲为S、X为O2 |
C.甲为SO2、X为NaOH溶液 |
D.甲为AlCl3溶液、X为NH3·H2O |
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2SO2(g)+O2 (g)2SO3(g) ∆H=−196kJ·moL−1。现有密闭容器,中间隔板不能传导热量但可自由滑动,按如图所示投料,一段时间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
A.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容器两边SO3的体积分数相同 |
B.恒温条件下,容器中两边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数值之和小于为196kJ |
C.若容器为绝热,达到平衡时右室反应速率等于左室反应速率 |
D.若容器为绝热容器,右室中SO2的转化率与左室SO3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 |
常温下,取浓度均为0.1000 mol·L-1的醋酸溶液和盐酸溶液各20 mL,分别用0.1000 mol·L-1NaOH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得到甲乙两份溶液,滴定过程中pH随滴加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曲线是NaOH溶液滴定盐酸,Y曲线是NaOH溶液滴定醋酸 |
B.当NaOH溶液体积为10mL时,把甲和乙溶液混合,则存在C(Cl-) =C(Na+)>C(CH3COOH)>C(H+)>C(CH3COO-) |
C.当滴定到pH=7的甲、乙溶液中溶液中存在:C(Cl-)= C(CH3COO-) |
D.当NaOH溶液体积为20mL时,甲、乙溶液存在C(Cl-)= C(CH3COOH) + C(CH3COO-) |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向溶液X中加入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生成白色沉淀 |
溶液X中一定含有CO32-或HCO3- |
B |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盐酸无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 生成 |
原溶液中含有SO42- |
C |
分别测定同温同浓度NaCl与CH3COONa溶液的pH |
CH3COONa溶液的pH小 |
盐酸的酸性强于醋酸的酸性 |
D |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C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 |
紫红色褪去 |
使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 乙烯 |
尿黑酸是由酪氨酸在人体内非正常代谢而产生的一种物质。其转化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酪氨酸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
B.1 mol对羟苯丙酮酸与足量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4mol Br2 |
C.可以用氯化铁溶液区别对羟苯丙酮酸和尿黑酸 |
D.1 mol尿黑酸与足量NaHCO3反应,最多消耗1 mol NaHC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