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2分)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探讨Fe3+和SO32-之间发生怎样的反应,请你一起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实验。
⑴提出猜想:
甲同学认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乙同学认为发生双水解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2Fe3++3SO32-+6H2O=2Fe(OH)3(胶体)+3H2SO3
⑵实验验证:
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来探究反应的可能性。
①为了检验所用Na2SO3是否变质,应选用的试剂是                   
②取5mLFeCl3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溶液至过量,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无气泡产生,也无沉淀生成)。
③将②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再加入BaCl2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另一份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
⑶得出结论:
①根据丙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②实验③中溶液变成血红色的离子方程式为                        
⑷拓展探究:
①丁同学在FeCl3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并且产生无色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从形式上看,Na2CO3和Na2SO3相似,但是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到,二者的水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现象差别很大,其可能的原因除SO32-水解能力较CO32- 填“大”或“小”)外,还有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2 分)某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对Cl2 与FeCl2 和KSCN 混合溶液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1)B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现象II 的原因,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A 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 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另取A 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KSCN 溶液,最终得到红色溶液则溶液中一定存在,甲同学的实验证明产生现象II 的原因是SCN—与Cl2 发生了反应。
(3)甲同学猜想SCN—可能被Cl2氧化了,他又进行了如下研究。资料显示:SCN的电子式为
①甲同学认为SCN中碳元素没有被氧化,理由是__________。
②取A 中黄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此证明SCN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
③通过下面实验证明了SCN-中氮元素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取足量铜粉于试管中,加入A 中黄色溶液和一定量的稀盐酸,加热,观察到试管上方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④若SCN与Cl2反应生成1 mol C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mol。

某同学设计了测定气体摩尔体积的探究实验,利用氯酸钾分解制O2

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把适量的氯酸钾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均匀,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试管和药品的总质量为16.0 g。
③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不再有气体产生为止。
④测量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284.3 mL,换算成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279.0 mL。
⑤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15. 6 g。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
①调整量筒的高度使广口瓶和量筒内的液面高度相同
②使试管和广口瓶内气体都冷却至室温
③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
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请填写步骤代号)。
进行③的实验操作时,若仰视读数,则读取氧气的体积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实验过程中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实验测得氧气的气体摩尔体积是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滴定实验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定量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碱中和滴定——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①下列操作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是(填选项字母)。
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刻度,其他操作正确
B、盛NaOH溶液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未用NaOH溶液润洗
C、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盐酸润洗
D、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②某学生的实验操作如下:
A、用碱式滴定管取稀NaOH溶液25.00 mL,注入锥形瓶中,加入甲基橙作指示剂
B、用待测定的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C、用蒸馏水洗干净滴定管
D、取下酸式滴定管,用标准HCl溶液润洗后,注入标准液至“0”刻度以上2~3cm处,再把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
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F、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操作一次
G、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a.滴定操作的正确顺序是(用序号填写)
b.在G操作中如何确定终点?
(2)氧化还原滴定——取草酸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适量稀硫酸,用浓度为0.1 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定,发生反应为:
2KMnO4+5H2C2O4+3H2SO4=K2SO4+10CO2↑+22MnSO4+8H2O。表格记录了实验数据: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mL)
标准KMnO4溶液体积(mL)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第一次
25.00
0.50
20.40
第二次
25.00
3.00
23.00
第三次
25.00
4.00
24.10

①滴定时,KMnO4溶液应装在(“酸”或“碱”)式滴定管中,达终点时的现象是
②该草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沉淀滴定——滴定剂和被滴定物的生成物比滴定剂与指示剂的生成物更难溶。
参考下表中的数据,若用AgNO3滴定NaSCN溶液,可选的指示剂是(填选项字母)。

难溶物
AgCl
AgBr
AgCN
Ag2CrO4
AgSCN
颜色

浅黄

砖红

KSP
1.77×10-10
5.35×10-13
1.21×10-16
1.12×10-12
1.0×10-12

A、NaCl B、NaBr C、NaCND、Na2CrO4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SO2.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你认为原因可能:
(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若有0.6 mol的HCl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mol;
(3)①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的现象是:
B:,D:
②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是:
B:,D:
(4)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果用0.01 mol SO2与0.01 mol Cl2同时非常缓慢地通入100 mL水中,假如得到的溶液体积仍为100 mL,则所得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实验室制备少量硫酸亚铁晶体的实验步骤如下:取过量洁净的铁屑,加入20%~30%的稀硫酸溶液,在50℃~80℃水浴中加热至不再产生气泡.将溶液趁热过滤,滤液移至试管中,用橡胶塞塞紧试管口、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有浅绿色晶体析出,收集产品。
(1)写出该实验制备硫酸亚铁的化学方程式:
(2)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
(3)反应时铁屑过量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溶液趁热过滤的原因是
(5)塞紧试管口的目的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