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世界上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今又生”通过临床实验,被准上市。“今又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首创药物之一,由我国科学家于1998年开始研制的。其本质是利用腺病毒和人p53基因拼装得到的重组病毒。人的P53蛋白对高危癌前病变的DNA损伤(如FOS基因损伤)可直接或通过调控其他途径进行修复,使其恢复正常;对DNA损伤无法修复的细胞,P53蛋白则诱导其进入冬眠状态或细胞凋亡,预防细胞癌变。“今又生”的载体采用第一代人5型腺病毒,为腺病毒中致病力最弱的病毒株,野生型该病毒株也仅会偶致普通感冒,其基因不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无遗传毒性;载体经基因工程改构,只对细胞实施一次感染,不能复制,无环境污染。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从题中分析,在“今又生”的生产中,为了获得更高的安全性能,在那些载体一般应具备的条件中,科学家选择性的放弃了一般的载体都应该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
(2)P53功能蛋白是由4条完全相同的肽链组装而成,每条肽链由393个氨基酸缩合而成。若考虑到翻译过程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的存在,则p53基因至少应该含有____________个核苷酸。在形成P53蛋白时,需要脱去___________个水分子,此时核糖体上不含有下列哪种结构___________。
A.密码子 B.反密码子
C.核糖核苷酸 D.脱氧核苷酸
(3)试举一种人体中不含p53基因的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P53蛋白微量高效,只需极微量就可以完成功能,p53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某男谢某表现型正常,但在他还是一个受精卵时,一条染色体上的p53基因突变成为无功能的假基因。若谢某和一个无遗传病史正常女性结婚,生下一儿谢晓东,晓东长大后娶了一个因p53突变导致的“易患癌症者”吴月婷,晓东和月婷准备生个娃娃,他们的娃娃是“易患癌症者”的概率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5)月婷为了治病,接受了“今又生”的基因治疗。在她接受注射后两个月,从她血液中提取了P53蛋白做了电泳分析,以便和治疗前对比。但是月婷慌乱中把治疗前后的底片搞混淆了,两张底片分别如下图所示,请帮月婷判断,她的治疗_________(是、否)有效,__________(左、右)边那幅图是治疗后的电泳分析图。
(6)月婷经过“今又生”注射后,仍然不幸的在三十五岁就患了癌。根据已有资料判断,她的治疗效果不显著的最可能原因是:( )
A.p53基因没有整合到体细胞中
B.p53基因没有转录出mRNA
C.p53基因没有表达出P53蛋白
D.注射浓度或注射次数不够
为改善生态环境,某地实施了草原恢复和建设项目,并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现存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单位:kg/hm2)。请回答下列问题:
放牧强度 |
总现存生存量 |
播种牧草 |
杂草 |
||
白三叶 |
鸭茅 |
可食性杂草 |
有害植物 |
||
轻度 |
11200 |
150 |
1650 |
9300 |
100 |
中度 |
10600 |
220 |
800 |
9300 |
280 |
重度 |
3810 |
210 |
400 |
2800 |
400 |
(1)人工播种牧草改变了草原群落的物种组成,使其营养结构趋向于 ,该过程被称为演替。采用样方法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为减小调查的误差,应做到 (回答一点即可)。
(2)白三叶和鸭茅的植株高度有明显差别,表明草原群落具有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放牧强度增大,对和的生长有利。
(3)在轻度放牧时,假设该草原植物固定的总生物量是18000 kg/hm2,自身呼吸消耗量以及流入分解者的量是4800 kg/hm2,则能量在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某牧区规定放牧1只羊需2.8亩草原对应,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原因是 。不同草原类型适宜的放牧强度不同,下图表示某草原放牧强度对山羊个体增重以及单位面积内山羊群体增重的影响,则最佳放牧强度应控制在 (只羊/hm2)水平。
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情况,其中箭头表示碳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向,数字为同化能量数值,单位为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有_______个营养级。
(2)从图中可看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__,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能量流动在生物群落内部以 的形式进行。图中热能数值为
J/(cm2•a)
(3)从图中可看出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不同特点是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__,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循环主要以 的形式进行。
(4)研究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使能量______。
(5)图中A返绿时能为C取食提供信息;同时A需要足够长的光照时间才能开花。前者说明____ _,后者说明___ ___。
沙打旺,一种优质牧草,抗旱、耐盐碱、耐瘠薄。某地为治理荒山,大面积种植沙打旺后任其自然生长。下图是连续多年对沙打旺种群的研究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过程中常采用_______方法估算种群密度,该方法的关键是_______。
(2)0~2年内沙打旺种群增长曲线近于_______型增长。若自然环境无明显变化,2~8年,λ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第_______年起,沙打旺达到种群的K值。第6年的沙打旺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型
(3)欲预测12年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应统计种群的_______。
(4)数年后,鼠害猖獗,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 只/hm2。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
请回答有关生长素的问题。
(1)如图所示是生长素发现过程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
图1和图2可以证明胚芽鞘具有___________;图2和图3可以证明___________是胚芽鞘生长不可缺少的部位。胚芽鞘向光弯曲的部位是 。
(2)为验证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而抑制侧芽的生长。请补充完成设计实验。
实验用品:编号为甲、乙、丙、丁四组同龄、生长正常、长势相同的烟草,剪刀,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不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
实验方法和步骤:
①用剪刀剪去乙、丙的顶芽,甲、丁保留顶芽。
②对乙不再处理,对丙应做得处理是在剪去顶芽后的切口处放置 。
③预计乙的生长情况是 ;丙的生长情况是 。
④为了进一步证明丙的生长情况是由于生长素的作用而不是羊毛脂的作用,则应对丁做的处理是 。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略。
下图甲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中细胞①的名称是_______,物质A是___________,细胞③通过____________过程产生细胞④⑤,⑤是__________。
(2) 在图甲中的①~⑤细胞中,不能识别α银环蛇毒的细胞是________(填代号),物质B与α银环蛇毒结合发生在________。
(3)人被毒蛇咬伤后会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其膜内的电位是________。由图乙可知,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α银环蛇毒代替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______________结合,阻碍兴奋的传递。